論文不再「模仿」寫作,依循 16 段文章架構。

 

作者:高雄長庚醫院 婦產部 連顥庭 醫師

 

 

MEPA_20200726_0527

 

 

對於研究論文,大部分都是在老師訂的 deadline 前,死命活命地在短時間內把東西(data analysis 或是 manuscript)整理出來,交給老師。若是沒有 deadline 或是老師的叮嚀,可能論文會被置底到文件最深處。

 

這種情況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也讓我論文的進度落後非常多。真的是能力不足嗎?讓我一度懷疑過自我。直到上了蔡校長與吳醫師的課,才立馬點醒了我。

 

 

錯誤的時間管理,重複惡性循環。

 

簡簡單單幾個字、幾張投影片,化解了我半年來的煩惱。原來在整理 data 或是寫 manuscript 的時候,都是在很零碎的時間下進行的。值班時間的空擋、搭高鐵的時候,或是有時候在寫的過程中,常常不小心會被周圍的事物分心(一不小心打開 Facebook,然後一個小時就過去了……)。

 

有時候值完班 PM off 或是上完一整天刀,心力交瘁,需要玩個遊戲或是小睡療癒一下,也是一個不小心,兩三個小時就過了。很少會有完整的時間(連續幾個小時或是一整天),完成我的論文,也難怪每次在打開資料時,都需要花一些時間,了解目前的進度,之後能做的時間就變得很少。

 

重複這樣的惡性循環,使得我的進度都是必須在 deadline 前開外掛,才有緩慢的前進,整體進度當然因此而延後。

 

「飛機起飛沒在分段跑的,尤其是剛要起飛的新手」蔡校長一席話讓我徹底醍醐灌頂,有好的時間管理才能寫好論文,最好是能讓醫院買你的時間,和下班完成「另一份工作」的時間徹底分開,在上班時間就專心地把醫院事務都完成,不需要花零碎時間來完成研究。

 

準時下班,才有「大塊完整的」時間完成另一份工作,同時,當然也需要捨棄一些娛樂的東西,才有辦法全速前進。或許我可能無法短時間捨棄很多,但我想會努力地利用大塊時間來完成另一份工作。

 

 

別人怎麼寫,我就用類似的文法模仿。

 

除了時間管理外,上完這堂課更能加深基礎。一開始在寫 manuscript 或 abstract 的時候,幾乎都是用「模仿」的方式來撰寫,別人怎麼寫,我就用類似的文法模仿(非 96% 複製貼上),在過程中就會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寫?」或是「怎麼寫才比較好?」。

 

直到上了課才知道,原來每個 part 都有重點要寫,勾住 reviewer 的注意,避免成腔濫調。當然論文的「視覺」更是重要(這點真是大開眼界)圖表要怎麼強調重點,去蕪存菁;文章要怎麼排版,什麼樣是適當的行高。

 

 

原來「字體」也會影響論文的專業度

 

吳醫師這堂課實在讓我收穫豐碩,原來簡單幾個步驟,就可以讓整篇論文變得更專業、更精簡,讓我覺得最神奇的是,原來「字體」也是會影響論文呈現,什麼樣的字體適合放在以文字為主的內文,什麼樣的字體適合放在以標示為主的圖表或表格,真是箇中自有學問。

 

在資料統計方面,之前就有上過課,也有到醫院裡的生物統計中心詢問過專家,但總覺得不太踏實。上完蔡校長的課之後,發現原來醫學統計也可以這麼簡單。

 

最後,很幸運能在科內學姊以及學弟妹的推薦來上這堂課,除了打好論文寫作的基礎,更點醒了夢中人。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200726_第三十二梯次課程記錄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