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段寫作架構,對初學者有很大的幫助。

 

作者:彰濱秀傳 骨科部 鄭博丞 醫師

 

 

MEPA_20200726_0835

 

 

上過這堂課讓我體會「深入淺出」這句話。校長透過言簡意賅的簡報告訴初學者,以什麼角度進場、要注意哪些眉角,可以讓 reviewer 在最舒服的情況,了解我們想要表達的點,大大的提升了被接受的機會,少被退五次絕對值得!

 

 

要起飛還是必須犧牲許多玩耍的時間

 

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後的那個 topic,「瞬間超高濃度」。前面聽完覺得好像很簡單,距離寫作只剩一步之遙,但是事實上,苦工是不能缺少的,這種強烈的對比,瞬間把我拉回現實。就算知道方法,要起飛還是必須犧牲許多玩耍的時間。知道方法又努力進取,成功機會才能提高。

 

校長擁有清晰的眼光,看破成功的關鍵,又不藏私的交給大家,真的讓人感動。貫徹前後的核心思想,就是穩紮穩打,但絕非埋頭苦幹,而是要精心設計。有了核心的 16 段骨架,填入相應的內容,避免冗長,處處有修飾有巧思,無疑對初學者有很大的幫助。

 

 

只看圖就能知道一個完整的故事

 

文章開始要有一個新穎的想法,突破學術疆界,而非講古,別讓 reviewer 一開始就反彈。接著單純化資料來源,想辦法有對照組。影像或是結果量測的方法要統一,標準化,不用很高深複雜。另外論文統計的版本要合法。

 

跟所有的故事一樣,結果是大家最期待的地方。要把握說故事的順序,尤其圖片要經心設計,引導讀者深入其境,就算只看圖表就能知道一個完整的故事。數據要忠實呈現,就算判斷結果不是人人可接受,至少數據可以讓人相信,也才有可能被其他人引用。

 

在討論的部分,不要覺得討論越多,就有苦勞,重點是跟相近的文獻差別在哪,盡量回答最初設定的知識疆界的問題。最後結論最好可以一句說完,畫龍點睛,如果達不到要反思過程哪邊出錯。

 

有了一個鮮明的骨幹,剩下的就是潤飾,一個好的段落安排,舒適的字體,適當的行距,配上簡單專業的圖表,讓 reviewer 舒服的看完。行有餘力之後,對於字體的選擇,圖表的形狀、顏色、隔線等都不能馬虎。

 

 

不要排斥 open access,寫文章就是要讓人讀的

 

在投稿之前了解各個期刊有什麼特色,想要收什麼文章,審稿刊登的速度也很重要,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不要排斥 open access,寫文章就是要讓人讀的,這才是 impact factor 最真實的含意。

 

「投稿就是免費的研究所」這句話也很有意思,認真看待 reviewer 的意見,一定可以慢慢變強。這堂課另一個大收穫就是統計,以一個簡單的方式,破解一直以來讓人頭痛的統計。只要確實的照步驟執行,就能畫出像樣的圖表。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最開心的是聽到這麼一堂課。聽到校長,老師們的經驗分享,不管是多元發展或是艱辛的起步。這些故事或許沒辦法輕易複製,但是隱藏背後的精神,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聽完之後才理解,有成就的人,也是從零開始摸索,而我有幸站在他們的肩膀往上看。更重要的,是我認真打了這篇心得,算是一個好的開始,希望在不久的未來,我也可以當一個有貢獻 PubMed 名字的校友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200726_第三十二梯次課程記錄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