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胸腔內科 張雅淳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張雅淳醫師團隊,研究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是否會影響加護病房患者預後,獲 BMJ Open 刊登!
這份心得感想,我想寫比較實用的,而不只是抒發個人的情感。
找一個適合的投稿期刊
這篇文章的研究對象,只有少部份的人在深究,所以在期刊的選擇上很受限,一開始也想投比較專門在這方面領域鑽研的期刊,所以投過 Palliative Medicine、Critical Care and Resuscitation、Medical Care、Scientific Reports,但是都在 editor 那關就被打回票。大意是說「文章的內容不適合本期刊的方向」,所以幾乎一投出去,不到一週的時間,就被秒殺了。
投到了第四家、第五家期刊,只好開始調整方向,朝 Open Access 的期刊去做選擇,直到 BMJ Open 這一家,終於讓我進入 major revision。我真的很感謝,至少讓我有可以修改的機會,不過 reviewer 的意見,也是很難回答。
Reviewer 的意見太專業?就趕快找人幫忙吧!
我遇到的 reviewer,是一位統計方面的專家,他寫到「In the method section, the authors need to clarify how balance diagnostics were performed after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Sometimes the caliper should be used if the two groups have little in common support. Furthermore, assessing balance after PSM can be misleading by only using bivariate variable.」
用英文寫,我已經快看不懂了,更何況是問很專業的問題,像這麼高深的問題,我只好去請教我們醫院的生統中心。所幸,也獲得了夠專業的回答,把文章的內容修改為「We used Greedy methods with a 0.25×SD caliper width using NCSS 12 software. The 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of propensity score was −0.09%.」我覺得,我的回答已盡力展現我的誠意,所以 reviewer 同意接受我的文章。
在這邊,我想強調的是,在現在,想要用比較科學的方法來進行科學研究,統計是一門不可或缺的學問。但是統計的領域,也是很深奧的,所以要跨領域的結合,而且還要勇敢發問解決問題。我在生統中心的門口徘徊了很久,要不是這次真的走投無路,我大概也不會走進去請人家幫忙。畢竟我們在訓練的過程中,都太單兵作戰,而且大多數的人都認為,醫師應該什麼都會,自己查資料,應該就能解決問題了。但是這樣,我們會很孤單,而且很累。
投稿過程沒有下文,該不該寫催稿信?
但是事情還沒有結束,蔡校長有說過:「在飛機沒有成功起飛之前,都不算成功,在 paper 還沒有發表之前,都不能大意。」我很高興收到 BMJ Open 的接受函,但是 3 個星期過去了,都沒有寄校稿的郵件過來,再等一個星期過去了,依然沒有消息,已經過了雜誌社上面所說的「3 個星期後,會收到校稿的文件」。所以我寫了一封信去詢問進度,當然,語氣是非常客氣的,不過,還是沒有下文。
還好,指導教授幫我寫了一封信,再次去詢問進度,才讓校稿這個關卡有了進度,也得以在一個多月後線上發表。在這邊,我想要分享一點經驗,像我們這樣投稿經驗相對偏少,剛起步的研究者,不要傻傻的一直在守著信箱,或是擔心如果寫信過去詢問,會不會就被人家退稿了。如果看時間差不多,依然沒有下一個步驟,就主動一點,寫信去詢問吧!當然,語氣要心平氣和、要客氣。
感謝新思惟讓我有這個機會,分享我投稿的實戰經驗,讓有著類似煩惱的同好們,可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找到可遵循的方向!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