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跨領域的新手大學老師
課程結束兩天後,終於能夠好好寫下心得,第一句最想說的是:「這是個連喝水都會忘記的精實課程!」直到今天,喝水或飲料的需求特別高,似乎是為了補足當天的心理需求啊!
2022 年前我是位臨床治療師,由於興趣及工作所需,碩博士的學習過程逐漸轉為教育學領域,然而 2023 年起,新手任教於醫學相關單位,需快速的將過往醫學知識更新,並整合累積跨醫教領域的研究,著實戒慎恐懼。
由於朋友圈的因素,臉書畫面跳出了新思惟國際的課程,吸引了我的眼球,在第一次點選閱讀後,因為課程費用的緣故,讓我對報名有些猶豫,然而當視窗不斷跳出相關文章,一次次地吸引我閱讀,竟然解決了我一些久存心中的疑惑,同時也逐漸瓦解我對課程費用的疑慮。
一路走來讀過許多論文,如今課程教我如何萃取精華。
整天的課程,三位老師確實如同臉書中其他文章分享所說的,句句珠璣、字字重點、明瞭清楚、不拖泥帶水,在我過往研究訓練階段中,未曾有論文指導老師如此精闢直接的說明。
但這並不表示指導老師功力不佳,個人反思後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論文指導老師需要引導並帶著學生思考,同時協助學生形成自身的研究思考架構,因此研究過程中需要學生大量自我反芻。而新思惟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對我最大的幫助就是──在過往反芻寫出論文之後,現在課程教導我要如何萃取論文精華。
透過互動實作手冊,回家也能夠跑出統計圖表。
互動實作是大家讚譽有佳的部分,手冊的步驟詳盡清楚,字裡行間其實也將一些統計疑問釐清,因此一開始我花了不少時間在進行閱讀理解,導致製圖速度較慢,讓我感到有些緊張,擔心在時間截止前無法完成製圖。
過程中曾多次舉手請求協助,老師們都很有經驗的快速拉著凳子過來,坐在學員旁邊解惑(教學不忘正確人體工學)。不過也許是個性使然,我還是偏向自己想辦法找癥結、解決問題,因此後來沒有完成製圖。互動實作階段結束當下有些悵然,但轉念一想,正因為沒做完,我回家後一定會超級認真練習!
課後目標:維持效果、提高效能、放大效益!
申請研究計畫訣竅與管道的課程,更是讓我一窺計畫審查者深藏在心中也許不可明說的各種考量,尤其是老師提點了新進研究人員容易忽略的小細節,這些原本可能都要透過一次又一次計畫的被拒絕,才會逐漸形成的計畫撰寫脈絡,都在這堂課程得到了輪廓。
由於課程的精實和緊湊度極高,在回程路上腦袋已很難作太多的思考,在殘存能量耗盡之前於手機記下三個目標:一、維持課程效果,因此必須在課程結束一周內完成心得撰寫、實作熟練、筆記整理。二、提高課程效能,計畫在半年內,運用課程所學的撰寫技巧和統計圖表實作,將自己的學位論文改寫成一篇可投稿的文章。三、放大課程效益,研究計畫是新進教師或研究人員很重要的課題。
期許自己在半年後能用更不一樣的面貌,在新思惟分享成功的經驗。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