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台大醫院 麻醉部 洪明輝 醫師
不能一直寫,而要先知道怎麼寫。
校長一開始的引言就說動了我內心的共同經驗。我也聽老師說過,寫論文就是要一直寫、一直寫,就算被期刊拒絕也要一直寫,等到有一天文章被接受了,你就知道文章該怎麼寫了。這樣子說法當然有幾分道理,問題是有多少人幸運地「撐到」有一天?
而在有一天來臨前,我們沒有用對方法,找對方向,只用最珍貴的時間與生命,用試誤的方式犧牲自己的青春,結果是重複地自憐,怨嘆編輯還有審閱者沒有眼光,消磨掉醫學研究與寫作的最初熱情。
同樣的道理,如果說你就一直開刀,直到有一天,刀下的病人活了,你就知道怎麼開刀了。這樣子多可怕啊!而在醫學論文寫作的路上,我們有多少人是這樣子辛苦地撐過一段時間?這樣子撐過來的人,真的都是天賦異秉的人。我想,不該這樣子啊!
如果能夠幸運地遇到好老師,或許能夠少些摸索的路途。好的老師不容易遇到,現在,這個工作坊的上課與實作內容,正好是有心醫學論文寫作者最好的明燈指引。
不要傻傻的一直寫,要先知道怎麼寫,才能事半功倍。
擺脫菜鳥味,突顯結構重點與視覺優化。
擺脫「菜鳥」味,是文章獲得青睞的關鍵。
菜鳥味有兩大根源,就文章內容而言就是文章整體結構的鬆散,主題概念不清,拉拉雜雜飄忽不定,囉哩囉嗦沒有重點。另一方面,是整個稿件的沒有達到最佳的視覺優化,比方說內文格式不一,圖表零散,簡單的說,就是沒有體貼編輯或審閱者及讀者的用心。
我覺得文章的內容寫作需要學會批判式的評讀文獻的功夫,較需花時間揣摩練習,但稿件的視覺優化是給人家閱讀的第一印象,如果沒有細心留意該注意的細節,或遵守期刊的要求規範,就是給人一眼看破手腳。如果投稿是因為內容寫不好那就算了,但如果是因為讓審閱者覺得不用心,看不下去,那就虧大了。
事實上,視覺優化這部份也是最可以立即速成學會的技能,但在初學者最容易疏忽吃虧的地方。令人納悶的是,很少老師會教我們計較這些,而校長對這方面的簡化教學,非常受用,令人讚嘆。
多元寫作,論文艦隊化,確立品牌。
Original article 是王道,師長都會提醒我們不要浪費時間去寫 case report 或 letter to the editor 類的文章。其實寫 case 或是 letter 這種小品,所需投注的時間成本較低,也比較容易上手。
儘管目前因為 impact factor 的計分方式影響,越來越多期刊不再刊登 case report,但反而有 image 或 video 專欄,或是將過去的 case report 轉成 correspondence 的趨勢,這些只要稍加留意,都是很好的標的。
而全方位的多元寫作,圍繞著主題品牌的論文艦隊,才是累積國際學界曝光率的最高效率方式。
最終,才能走到國際舞台。
(釔編按:洪明輝醫師是資深新思惟之友,歷次上課心得請看這裡、這裡、這裡與這裡。)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