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親手完成統計圖表,非常有成就感!

 

作者:台北榮總 外科部 俞懿平 醫師

 

 

01_innovarad_YPYu_MEPA_20220626_0627

 

 

在醫院最終都要寫論文,為何不一開始就準備好自己!

 

報名新思惟的初衷,純粹是因為住院醫師要 fix 科別了,之後肯定會面臨每人一篇論文的壓力,基於自己之前只有寫 case report 的經驗,類似的醫學論文工作坊之前也沒有參與過,所以在社群網路上看到有這樣的活動,考慮一下就報名參加了。

 

課程開始後,老師也沒有特別介紹自己,而是直接切入上課重點。一開場就直接探討論文的組織結構。每篇醫學論文的主題跟內容,如果沒有框架輪廓,再精美的內容也會淪為不符合參賽規則被 reject 的作品。老師簡潔扼要地分析組成論文的四個架構(Introduction、Materials and Methods、Results、Discussion)。像是 Materials and Methods 裡一定要附 inclusion 跟 exclusion criteria,像我這種新手肯定不知道。

 

還有,在醫院聽過很多學長姐報自己要升等的 R4 lecture,因為研究對象大多數都是收錄自己醫院過去的病人,所以 limitation 上都會寫這是一個 single center 的 study,但上課時,老師建議,要多著重在自己 study 沒辦法做到的事情,也讓我之後報 R4 lecture 會特別小心。

 

 

以前學不會的統計,今天懂得怎麼使用

 

參加工作坊,收穫最多的還是統計方法的應用。之前完全不知道可以用什麼軟體,去畫出像樣的統計結果,也不清楚學習過的 Chi-Squared、ANOVA 的適用情境。今天上課的內容,我一定要好好保存,將來要跑統計的時候,可以拿出來複習。雖然現在自己還沒有開始收集病人的數據,但是提早了解可以運用的統計方法,對自己肯定是好的。

 

互動實作可以讓我們去體驗自己跑統計的感覺,雖然要歸功強大的軟體功能,但自己跑完統計,再製作出有模有樣的圖,確實會有一點點成就感。

 

吳醫師講的研究計劃申請,對我的寫作生涯來說,就比較遙遠了,當下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心得。我希望可以快點增強自己的實力,等累積到一定的經驗,或許再次參加新思惟的活動,就會對其中的內容有共鳴及疑問了。

 

 

帶著前人的經驗,寫作路上也能更從容面對!

 

寫作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收集病人 data 及設計出一個研究主題都要花很多時間,考驗研究者的續航力,面對蔡校長分享的時間管理,非常能感同身受。做事情很容易分心,不能高效率集中,是我們年輕人經常遇到的事。

 

也謝謝蔡校長分享自己在寫作時碰到的問題,因為前輩會遇到的,初學者一定也會遇到,譬如說被 reject 很多次。如果是自己一開始就遇到退稿問題,肯定會很氣餒,但是換個角度思考,如果 reviewer 肯給意見的話,就是大師的箴言,對於自己肯定是成長的養分。

 

當然也希望自己可以盡快跟上前輩們的腳步。就像蔡校長說的,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到了一定的階段或里程碑,都想要證明自己的價值或存在的意義,尤其是在自己的工作領域也好,寫出自己的文章就是證明自己最好的方法。最後感謝主辦單位舉辦這個活動,希望自己未來也可以成為很傑出的校友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220626_第四十七梯次課程記錄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