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台大醫院 復健部 陳咏亮 醫師
身為資深的新思惟「潛水」之友,因為下鄉在診所服務的關係,一直沒有動力與勇氣報名新思惟課程。直到去年回到臺大醫院服務,聽了吳爵宏醫師幾次的演講,感受到優秀演講者能把飽滿演講內容化為令人想要馬上應用的熱情,於是不再潛水,決定來體驗「新思惟」。
基本功:寫作、統計、投稿策略
陳一銘醫師提示很多論文寫作可能會犯的錯誤,包括菜鳥跟老手都可能栽在「materials and methods」的部分,菜鳥可能沒有把所有用到的統計方法全部列上來,或是抄過頭,忘記刪除「沒用到的方法」,而老手可能會把自己的舊作拿來引用,但是忘記「就算是抄自己的文章,也是抄襲」(筆記!)。
大學上完就還給老師的統計學,也在陳醫師課程中,用最簡單實用的方式,讓我們有概略的了解。雖然短短的課程裡,無法補足對統計的生疏與恐懼,但是陳醫師說了許多「審稿者特別會挑的統計毛病」,讓小魯覺得離不要犯大錯的菜鳥 熟悉統計的夢想更進一步。
在擬定期刊投稿策略時,也分享過來人的經驗:「先挑你平時做簡報時最常引用的期刊,那與你有興趣的領域通常是最相符的。」
進階篇:文稿編排、多元發展
吳爵宏醫師的第一張投影片「審稿者眼中的文章」,把投給審閱者的文章列印出來一字排開,就讓我看到自己以前的許多錯誤,包括字體不一致,段落沒有縮排,Figure & Legend / Table & Footnote沒有放在同一頁(導致審稿者要翻頁才能看到說明文字),內文與圖說的字型選擇……,原來這些細節都可能造成審稿者不開心。
套一句蔡校長的話「如果你連這些細節的處理都有問題,如何說服審稿者相信你有能力處理好科學數據!」
下午的課程,學長無私地分享了如何從一篇 original article 起飛到 50 幾篇的過程,研究的過程絕對不是一帆風順,醫院的雜務也常侵蝕鬥志,但是不放棄任何能讓自己被看見被聽見的機會,即使是已發表的文章被批評,反而因為開放的討論與誠心的回應,讓自己的文章更有可看性。
心法篇:找到提升自己價值的光明面
蔡校長第一分鐘就敲醒我的腦袋,原本覺得可用空診的時間整理思緒,但是往往不奏效,還是需要「完整的四、五個小時安靜工作」,看蔡校長當年的避難室 辦公室,每週超過 100 小時的工作時間,真是超乎想像的艱難。
但是他說:「這麼小的地方,有它的好處,我想拿的東西,想做的事都在一手可以拿到的地方。很多研究的點子,可以馬上紀錄或被查證。」
密集的時間與緊縮(能讓人專注)的工作環境、適當的投資自己該用的辦公用具,可以幫助初學者更精省的運用時間。非常佩服蔡校長能在每個困境中找到提升自己價值的光明面,而且至今仍不斷地挑戰自己。
經歷一整天緊湊的課程,和讓人迅速上手的實作課程,修正自己許多的觀念,學習許多實用的寫作技巧,也體會到新思惟辦課程的用心(我隔壁學員忘記帶筆電,沒想到新思惟連備用筆電都貼心地考慮到了)。
我真的感受到蔡校長的名言「把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到最好」。在現在的醫療環境裡工作,常常會有信心低迷的時候,能認識這一群不藏私又渾身是寶的老師們,真的可以幫助自己重啟戰力。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