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軍總醫院 澎湖分院 麻醉科 胡宇欣 醫師
論文寫作很重要嗎?
一直以來,對於論文寫作這塊,我都是誠惶誠恐、避之唯恐不及的。總覺得做個醫師不就是把論文的結論與共識應用到臨床上,提升病人的照護品質就好了嗎?
與學習怎麼寫出論文比較起來,學習自己不會的技術或加強已經掌握的技術似乎比較實際,效果也比較立竿見影,剩下的時間就拿去培養醫學領域以外的興趣。
在醫學中心生存的必備技能
如此幾年下來,玩耍是玩了不少,技術上也略懂略懂,也幸運的考過了專科執照,然而,若要在醫學中心成為個主治醫師混個一官半職,研究是不可或缺的,論文自然而然成為入場券。
於是,為了能給自己未來更多可能性,也為了重新學習醫學統計與論文寫作這塊領域,反正大學和住院醫師時期都浪費這麼多時間了不差這一天,我決定暫停幾年來的閃躲與迴避,投下報名費,前來一探究竟。
課程範例論文,讓我知道自己的程度。
打開課程指定的論文,雖然隔行如隔山,復健科常用器材的英文我看來有點霧煞煞,但是整篇看來結構明確,文字簡練,讀起來相當順暢,完全可以預期接下來所要表達的概念是什麼。
排版疏密行距適中,讀起來不會迷失在字裡行間,也不會因為字數過多而感到疲憊,圖表的設計也簡潔整齊,重點明確,所以出我意料的很快就讀完了而且也明白內容,整個感覺就是行雲流水的小品。
讀完這篇論文的當下,心裡一來覺得原來不需要太高大上的發現,才能發表論文被刊出,只要細心觀察臨床的問題,一些新發現也是能夠被接受的;二來是讚嘆用字遣詞以及統計方式怎麼交代的如此清楚,脈絡分明,讓人能夠無負擔的閱讀,這到底是怎麼辦到的呢?
直到上完課後,才知道原來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魔鬼藏在細節裡不知道。
由內而外,鉅細靡遺的課程。
三位老師藉由這短短的七個半小時內,將論文寫作的 bio、psycho、social 的精髓高濃度的灌注在我們頭上,全程毫無冷場,稍不留神,一張充滿重點心法的投影片就一去不復返。
Bio 方面,陳一銘醫師歸納出如同聯考作文框架的論文寫作骨幹與順序,當作鋼筋,吳爵宏醫師針對論文字型字體、排版、圖表設計與置放等細節,鉅細靡遺的鋪陳當作水泥,建構起堅實的論文大廈。
Psycho 方面,蔡校長點出殘酷現實的心理建設(塊狀時間 > 帶狀時間 >>> 零碎時間),以及陳一銘醫師的投稿(選股)策略,還有吳爵宏醫師以自身經驗分享正確投稿心態(case report 雖然可恥但有用;不管小品文或是 original article,能被接受的就是好 paper)。
三位老師為我指出了投稿應有的覺悟與策略,雖然無法完全複製貼上(畢竟老師都不是麻醉科),但至少為暗無天日的小徑點亮了路燈。
Social 方面,吳爵宏醫師點出參與國際會議與接待外國學者,能增加自己國際能見度、國際合作,並建立自己學術品牌的機會。如此三位一體的指點,為我原本毫無頭緒的學術之路提供一個基本的施工圖。
製作圖表的細節,比想像中還要多。
所謂餵你吃魚不如教你釣魚,統計與製圖軟體的實作練習,讓我彷彿回到高中的程式課程。不同的是,這裡只要有問題,助教與老師馬上到身旁協助指點迷津,讓我們能在短短的近三小時內完成八個統計、製圖、列表的練習題。
真的,只有實際操作過,才知道許多自己大腦平時有意識忽略的細節,在製圖完後重新審視時才會發現,只好重新來過。這樣對於細節的堅持下完成的作業品質真的讓我驚艷,覺得原來自己也有能力做出像論文一樣水準的圖表,其實還蠻鼓舞人心的。
經過整天課程,我終於了解什麼叫做論文寫作、什麼叫統計方法、什麼叫投稿、什麼叫圖表製作,也讓我重新提起嘗試做研究的念頭。
如今雖然離三位老師的成就還是極端遙遠,但至少不再是赤手空拳站上打擊區整天等保送。從今天起,給自己一個與 reviewer 對決的機會吧!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