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成長,齊闖江湖》

 

作者:楊耳鼻喉科診所 楊斯棓 醫師

 

 

01_InnovaRad_YangSP_541

 

 

這是我第五次參加新思惟的課程。11 月還有第六次,第五、六次的課程,我在今年春天就排定了。(編按:11 月是楊醫師「第二次」參加同一個工作坊)

 

 

內才 口才 仁心

 

內才跟口才如果雙修,加上一顆仁心,勢必能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這是我的自我期許,也是我對一些先賢後進的期待。

 

這堂課名之《醫學論文與寫作 工作坊》,我可能是現場少數的開業醫(編按:的確,開業醫只有三位,只佔 8%),完全沒有寫 paper 的壓力仍報名,正是因為想大快朵頤,執醫學教育之牛耳的新思惟國際,每個季節端出的時令好菜

 

 

02_YangSP

 

 

從逃避到投入

 

七天前,我才剛下飛機,花了三週,完成八場美國、加拿大巡迴演講,還參加兩天在加州由 Nancy Duarte 開設的簡報工作坊

 

七天後,時差未調妥,我仍北上參與新思惟七小時的課。本想利用中午十一點到下午兩點這三小時的實作課程時間,跟蔡依橙醫師告假,出去做個腳底按摩,一則以恢復疲勞,一則以逃避我恐懼的實作課程。(逃避實作是真,恢復疲勞是藉口)

 

但蔡依橙醫師設計的教案、提供的教材(海綿寶寶、蟹老闆、賣蟹堡、比營收等等),很引人入勝,連我這個偏廢統計多時的人,都一時技癢,想說連楊志良都懂的東西我怕什麼, 想弄他一弄。

 

本來打算做出一個圖(整個實作共有六圖一表),算是對蔡依橙醫師有個交代就好,當下卻弄出了成就感,就繼續做出第二個、第三個,蔡依橙醫師跟助教蘇醫師、邱醫師經過時,我也頻頻舉手詢問我無法突破的小盲點,繼續往前進。

 

蔡依橙醫師叮嚀我,橫軸、縱軸上的標示改成英文,較有一貫性;我發揮巧思,在每個統計圖旁加上卡通圖(呼應統計結果)。但圖中人物的對白,我竟然沒想到要一併改成英文,錯失得獎機會(這是有史以來我參加新思惟,課堂作品離被蔡醫師頒獎最接近的一次),可見細節的重要性!

 

 

「個人品牌」

 

上課當天,我的專欄文章登在民報,我寫了:「曾經有個港督麥理浩」,類比了四十五年前香港總督麥理浩的務實態度,跟台灣當政者的虛應故事。

 

麥理浩的務實,就好像蔡依橙醫師,就好像新思惟不斷強調的鍛鍊思惟,對新知識、新技術孜孜矻矻。

 

當政者的虛應故事,就好像有些教授用不正當或不入流的手段來衝高自己的論文數量及引用數,套一句蔡校長課堂上的用詞,這些人累加的,其實不過是「紙上履歷」,而非「個人品牌」。

 

何謂「個人品牌」?就是你既有實力,又有口碑。

 

何謂「個人品牌」?就是主題你熟悉,課又上得有個人風格。

 

 

醫界內部困境

 

回到正文,有些人想盡辦法,送他一雙兒女去一些「沒有人會發音」的醫學院,拿到該國畢業證書(波蘭醫科畢業不會講波蘭文,義大利醫科畢業不會講義大利文,匈牙利醫科畢業不會講匈牙利文,不會不好意思嗎?),然後利用這些國家也在歐盟之列,得以應考台灣醫師執照,延續其家族香火。

 

以醫界來說,就是兩股力量在拉鋸。

 

一股力量和「黨國」有或多或少的淵源,靠裙帶關係再擴展其勢力範圍,通常是富商家族配醫師家族,醫師家族得以持股等方式拓展商業版圖,富商家族樂見家族有人操醫業,或多或少用想用書券氣洗去一些銅臭。

 

這些人畏懼改革,這些人其實也撈夠、活夠了,當醫界、社會需要改革的時候,這些人就是反改革的堅實勢力,當一個個基層醫護累垮的時候,這些人的算盤就是:人再請就有,他們絕對不會為倒下的戰士掬一把淚!

 

另一股力量,來自全台各醫學院畢業的有志之士,彼此不見得是同校學長、學弟,但因為對社會改革有共同目標,對自我成長有莫大期許,藉由臉書、網誌、工作坊、研討會而有了互動甚至合作。

 

 

方向

 

中國的中小企業,近來流行一句話叫:「抱團成長」,簡言之就是:「一個人走的快,但一群人走得遠」,彼此學習,從別人經驗得到改進方法,能讓自己企業飛快成長。

 

蔡依橙醫師領軍的新思惟國際,無疑就是促進台灣醫界、獨立講師、各行各業有志之士「抱團成長」的新舞台!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40803_第一梯次課程記錄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