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也可以畫出跟學術期刊一樣的圖!

 

作者:高雄長庚 泌尿科 黃冠霖 醫師

 

 

黃冠霖 醫師

 

 

上這堂課之前,根本不了解自己適不適合走學術發展這條路,看著科部內的學長姊,一篇一篇文章發出來,心裡其實壓力很大也很恐懼。雖然並沒有在醫學中心當主治醫師的打算,但總隱隱約約覺得,應該要做些自己的貢獻,即使是那麼一點點的小貢獻也是好的。

 

 

是否有個獨一無二的我?

 

雖然蔡校長自己揶揄說,起步的年代,常在 PubMed 上反覆搜尋自己的文章,希望看到自己的名字。坐在台下的我,其實也常常這樣做著白日夢,希望讓別人知道自己,除了那些學歷、工作地點和職位之外,是不是有哪些是獨一無二的部分?只是常常苦惱著,不知該如何開始。

 

雖說現在還只是個住院醫師,但蔡校長考專科前所完成的成績,實在是令人難望其項背。(每次上完新思惟課程,都在想蔡校長真的是 23 對染色體的生物嗎?不知道會不會是啥外星來的教授之類的……)

 

 

適合新手的課程內容

 

上了這堂課,或許有點晚,但對論文的撰寫、格式和製圖都有了基礎的瞭解。有這些要訣幫忙,平凡無趣的研究內容,由菜鳥寫手寫出來,似乎也能略具專業性。

 

除了內容精簡和起承轉合之外,課程還提供了「最適合」和「最愉悅」的編排,深入分析其中的視覺心理意涵,讓每個審稿者都能快速又確實的,抓到文章想表達的重點。在心理層次和視覺認知上,不停地提醒讀者「這是一篇好文章」,好內容要用好形式傳遞的概念,實在令我拍案叫絕。

 

動手做的統計軟體課程,現場有多名老師可以直接發問和教學,讓我們可以體會統計軟體高深莫測之處,依循新思惟精心規劃的課程設計,真的可以享受「把豬肉丟進機器,香腸跑出來」的快感,也讓我體會到,達成統計有效水準,好像不是那麼困難的事。

 

 

方法與心法並重

 

方法論之外,研究心法也很重要,想著如何讓自己在專業領域上更出色,想著如何找出具有臨床價值和意義的切入點,想著一行一行在 PubMed 上寫著自己的故事,真的是很令人感動。發表文章,本來就不該為了impact factor 或升等,而該是因為「有趣的現象想要跟別人分享」。

 

研究,除了讓世界更美好,也可以是一點紀錄生命的方式。

 

有了創作文章的模式和溝通語言,該找個令人感動的臨床發現來寫作了。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40803_第一梯次課程記錄 並標籤為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