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有千百種,最好寫法只一種。
作為資深的論文指導者,每年看著許多新手的稿件,深感錯誤的方法有千百種,但實際上,最好的寫法只有一種。與其我們去指出一千種錯誤,不如直接告訴你最好的寫法,從照做開始。這堂課,就是要與你分享「最好的寫法」。
這個「最好的寫法」,是陳一銘醫師與蔡依橙醫師,以合計超過三百篇的投稿經驗,以及數百篇的國際期刊審閱經驗,歸納而成。清楚簡潔,更重要的是,非常容易遵循。
有人說,寫論文要靠「靈感」,這其實是錯的。經由我們的架構歸納,即使沒有靈感,你都能一段一段的完成您的文章。由有經驗的人,教你如何把工作切細,並逐步完成。讓你不用得在清心寡欲、齋戒沐浴後才能動筆,讓你即使利用零碎時間一段一段的寫,也不會偏離主題。
AI 不會幫你思考,你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價值!
在學術寫作上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想寫什麼」。英文不夠好、用詞不優美、文法怕犯錯,這些都沒有關係。後面這些技術性的東西 AI 可以幫你搞定,而且免費版的就可以。
但你要知道自己想寫什麼,四大段落、十六小段該寫什麼、又不該寫什麼?以及常見的錯誤是什麼?這些都避開之後,不管你寫的是中文或中英文夾雜的初稿,AI 都可以幫你處理成流暢的的英文。你有明確的內容、有專業上的細節,AI 會是你的好工具。
然而,最近越來越多的大學老師在抱怨,學生們雖然廣泛使用各種 AI 工具來做報告,雖然交報告速度變快了,但敷衍到令人生氣的報告卻更多。
AI 怎麼用,才不會惹怒老師和 reviewer?
對於學有專精的大學老師,或者是醫學期刊的審閱者來說,使用 AI 生成出來的文字內容是很容易辨認的。當他們意識到這是 AI 生成的內容後,會感到敷衍、沒誠意,就不會有很好的印象,甚至會退回要求重寫。如果你今天在學術論文寫作上不當使用 AI 來寫作,就會反覆得到 reject 的結果,浪費掉自己半年一年以上的時間。
因為 ChatGPT 或是其他大型語言模型,是由全人類公開的知識去訓練的,所以當他面對專精領域的細節時,由於訓練資料不足,會選擇使用浮泛的語言混過去,讓他生出來的東西,看起來像一篇有模有樣的報告,但內容並不專業,不是胡扯就是亂聊,文字流暢但沒有重點,甚至有誤。
因為學生或投稿初學者,沒有能力去鑑別浮泛亂講跟專業論述,所以會把這樣的東西交出去。但老師與專業學術從業者,一看就知道這個很糟糕。
AI 工具大量出現的時代,人類最核心且無法取代的價值,就是知道自己「想」寫什麼、知道自己「該」做什麼。除了學術寫作的核心之外,如何正確使用 AI 工具來輔助寫作,也是這堂課的重點之一喔!
活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