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小時的論文寫作課程,讓醫學生脫胎換骨。

 

作者: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系 王維祥 同學

 

 

MEPA_20221218_1109

 

 

原來論文的產出可以這麼簡單,不用靠靈感。

 

我本身還沒有發過 paper,參加課程是希望能學到有關醫學論文的寫作方式與概念,從早上九點開始的課程到下午四點多,整體非常充實,不僅對於整個流程更加熟悉,還有一個固定的模板能直接帶入,就像是填充題一樣可以想辦法把這些洞填滿。

 

從那一刻起我才知道原來論文的產出可以這麼簡單,不僅僅是靠靈感而已,因為光靠靈感不可能天天都有,有時候會停滯不前,需要有能夠依循的方法。

 

 

世界為何會需要我的這篇研究論文?

 

例如四大段落的格式,最重要的是從 Introduction 帶出自己故事的主軸,以及為何會需要這篇研究,再加上設立出假說、給出這篇研究的目的,審稿者便能得知你想要透過這個研究做到什麼,才能讓審稿者讀完眼睛為之一亮,就容易被期刊接受。

 

後面討論的部分就要提到這篇文章的應用(包含研究的客觀結果及主觀解釋),可以算是這篇研究最核心的部分,有些審稿者就會先跳到這段來看這篇論文能做到什麼。

 

而跟其他同類型的論文比較也很重要,可以提到自己的相異處及特別處,同時注意不要貶低其他文章,即使它的結果可能更好。

 

最後還是要提到這篇文章的限制,有點像是把審稿者可能提到的缺點先自己講出來,要寫出審稿者可能期待我們做,但我們沒有執行的部分。

 

 

處理好細微之處,反映我們對於這篇研究的態度。

 

在圖表與文稿的課程,我學到如何規劃稿件會比較容易被 accept。蠻意外台灣竟然 15% 被 reject 的理由,是因為審稿者就是不喜歡。因此要如何編排好自己文章是很重要的事。

 

首先我們要把握好視覺原則(先圖後文、左上右下、空間結構),並將數據圖表進行符合視覺效果的編輯(簡單專業、強調專業、去蕪存菁),稿件排版也是不可忽視的部分(極簡方便、層次分明、適當換頁)。

 

其中讓我蠻印象深刻的是字體的使用,這是老師上百次的投稿經驗,得出讓審稿者眼睛最舒適的結論,以上種種的細節,會讓審稿者認為我們能處理好這些細微之處,便反映了我們對於這篇研究的態度,能有效提升文章被接受的機率。

 

 

真後悔之前沒有提早報名課程

 

在八小時的課程後,會有一股脫胎換骨的感覺,從完全不懂寫作架構及論文排版,到有了這些概念就等我實際去應用,這是截然不同的出發點。

 

而且還有自己動手繪製出圖表,把早已遺忘的統計分析再度回想起來,這是相當有啟發性的一件事,透過親身實作才能知道盲點在哪,並熟悉軟體的操作方式,便能從中再想到為何需要執行這個步驟而非另一個步驟。

 

同時也相當感謝三位老師的教導(蔡依橙校長、陳一銘醫師、吳爵宏醫師),沒有老師們上課的熱情,我也無法學習到這麼有深度的內容,真後悔之前沒有提早報名課程,但現在也不遲,我相信在上完課後,對論文寫作會更有熱情及方向!

 

(橙編按:同學可能自我要求比較高,事實上已經是偏早就來上課的了啦!並不算晚。有了基本概念與統計製圖能力後,就可以開始找老師找題目跟資料囉,可參考這篇:剛進醫院,如何找到適合的老師指導我寫論文?如何用 Email 聯繫老師?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221218_第五十一梯次課程記錄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