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回顧性文獻邀約之撰寫經驗

 

作者:一般外科 黃漢斌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黃漢斌醫師參與團隊關於靛青綠螢光技術用於肝癌切除手術的回顧性文獻,刊登於 Translation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期刊!

 

 

01_TGH_WongHP_share01

 

 

學會演講交流後衍生的回顧性論文邀請

 

從一開始就知道收錄於 PubMed 的 Translation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並沒有被 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 收錄,但趁此機會也讓我知道還有這類優質期刊可做選擇。

 

2018 年初在一場國外醫學會講了兩個主題,也認識了相同領域的新朋友。回台灣 3 個多月後,突然收到主題為「Invitation to contribute a review article on the use of ICG imaging technique in patient with HCC」的電子郵件。

 

電子郵件中看到了幾個月前剛認識的新朋友大名,再加上對方是以 IRCAD Taiwan 的抬頭來邀請,因此便決定接下此 review literature 任務,做為最好的開始!

 

 

本篇回顧性論文撰寫歷程

 

原本想從靛青綠(ICG; indocyanine green)被 FDA approved 的 1950 年代講起,一路延伸到 2008 年 ICG 螢光技術應用在肝癌切除手術上。但受限於篇幅,光 2008 年到 2018 年有關此主題的文章就有上萬篇,即使限縮到肝癌領域也還有兩、三百篇。

 

工作繁忙下先不說要把文章看完,光找齊全文就夠讓人費神費力了。還好回到大學圖書館求救後,有工讀生能代勞把資料找齊。原以為最可怕的文獻評讀部分,瀏覽文章後發現以「how I do it」為大宗,研究群組中屬於原發性肝癌者甚少。

 

或許是流行病學差異,多數文章都是亞洲國家發表的。按時序看文章內容後,我發現了有趣現象:螢光技術從傳統開腹手術演變為腹腔鏡手術,但是在 anatomical resection 的應用原則仍遵循傳統,依舊是 Makuuchi tattooing 和 Takasaki 的 hilar approach。

 

兩百多篇文章在排除掉 case report 和動物實驗後,剩下 23 篇文章。每個作者使用螢光技術的施打途徑、劑量、目的都不太一樣,我們便將這些文章系統性整理後以「表格」方式呈現。

 

另外我們以一張虛擬圖講解 ICG 螢光顯影原理,再配合手邊自己團隊的手術照片來示範 ICG 螢光技術使用技巧。這些其實都是醫院內口頭報告後,精簡再精簡過的作品。

 

 

回顧性論文邀稿二三事

 

接受邀請後便會被告知一個上傳稿件的截止日,由於工作繁忙加上文獻眾多,眼看趕不及在截止日前完成。我們便立即發了 email 告知困難點,也做了努力可能會付諸流水的心理準備。幸好對方體諒地回信告知,我們完成後趕緊上傳即可,有了充裕時間也讓我們能更仔細地檢視文章品質。

 

第二件插曲是關於影片規格,我們剪輯出來的影片大小超出上傳限制,切分後還是超過,只好再次 email 聯繫。來回溝通幾次後,除了不需要再重新剪輯影片,甚至被要求提供解析度最好的影片,不用受限於原本的影片規格。

 

最後要提到我們對 ICG 螢光攝影很著迷的研究助理,在這次回顧性論文邀約前,我們就針對此主題討論很多,並準備要投稿另一篇文章。她當時很興奮的告訴我「下一個計畫可以寫一篇 review 耶!」。當時我只是笑了一下,殊不知過了兩個月,邀約還真的來了。

 

 

將腦中對此主題的想法留在文獻紀錄中

 

這篇回顧性論文的時限很緊,所以我們把原本計畫的 original article 暫緩了。為了不讓夥伴承擔自己也不愛的壓力,花費時間與精力在瑣碎事情上,能花錢請工讀生幫忙的,盡可能不要操死自己的大將。

 

自己作為 master mind 挑出 20 幾篇文章後,先整理了 8 到 10 篇文章的重點整理成表格,接下來則請研究助理將其餘文章的重點也依次放進表格。

 

個人在過去三、四年已做過不少次 ICG 螢光技術的口頭報告,如今要將腦袋裡的東西有系統的從新整理,勢必還要再下一番功夫。作品完成的當下,打從心裡的笑,原來將這些年腦袋裡的想法轉換成文字,是這麼一回事啊!

 

我向來對醫學史和實證醫學感興趣,起初夢想很大、野心很廣,真要實踐動工時,濃縮起來的想法都成了精華。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40913_第二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