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現有研究有所懷疑,那就用論文來證明自己!

 

作者: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 骨科 熊偉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熊偉醫師團隊,研究脊椎手術後減少手術部位感染的最佳生理食鹽水量,獲 The Spine Journal 刊登!

 

 

MEPA_20210821_0447

 

 

對研究有所質疑,成為日後文章的賣點。

 

你為什麼要做研究?可能是為了申請住院醫師需要刷履歷,也可能是為了升等以及求畢業,也可能是對現有的事實有所懷疑。

 

這篇研究的起源很意外,當時看很多預防脊椎感染的文章,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怎麼大家開始研究 Intrawound vancomycin 或者 Intraoperative povidone-iodine 沖洗傷口的文章時,感染率比沒使用的高將近有 3-5% 左右?但 2000 年以前的文章,那時候還沒有這兩種想法,人家的感染率也沒這麼高。說不定是因為過去沒招,所以人家乖乖沖了很多水,預防傷口感染?

 

 

預防脊椎感染,無招勝有招。

 

大家都知道開放性骨折要沖水,大量瘋狂沖水來降低感染率。那乾淨的傷口應該這樣做才合理吧!但該怎設計實驗呢?於是,我們標準化沖水的步驟、時機,以及每個時間點的沖水量,來看看結果如何,於是就有了這篇文章。

 

其實這篇文章只是想跟大家說,如果怕感染,你可以用 betadine 沖洗傷口,但可能又會擔心 betadine 殘留導致的一些刺激性反應;你可以灑預防性抗生素,但也怕產生厭氧菌感染的發生機會。不如就多沖水吧!無菌生理食鹽水很便宜,也沒有什麼副作用,又能降低感染。不要搞太多的花招。事物的本質有時候很重要,無招勝有招。

 

感謝脊椎領域第一名的期刊,接受了這個有點無聊、我覺得還算重要的 idea。感謝北榮脊椎外科團隊,尤其是周伯鑫主任跟姚又誠醫師,更感謝弟弟熊磊與我討論統計方式。

 

 

16 段的論文拆解,用科學語言呈現論點。

 

其實我不是個很熱衷寫論文的人,但認真地做臨床,很認真地讀論文想增加資訊時,有時候你就會對許多論文有所懷疑,甚至覺得根本就不是這樣。

 

但該怎麼反駁呢?我覺得新思惟提供最大的幫助是 16 段的論文拆解。實際上,在課前寫論文也是按這樣的方法,但那時候就是看別人怎麼寫,依樣畫葫蘆改一改而已,而新思惟具體告訴我這種心法,讓我更有自信。

 

蔡校長是我很崇拜的人,不是因為他寫了很多論文,而是他把自己的經驗整理成 SOP 後,能夠傳承他人。我都還記得,當年蔡校長在網路徵第一批新思惟團隊人員的辛苦。而商品化此經驗、拉攏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持續高品質地輸出課程,是創業後最艱難的事情,更遑論在過程中還受到許多黑函的打壓。

 

 

PubMed 履歷,成為行醫路上的閃光點。

 

醫學是個很煎熬的過程,前方有無數了不起的前輩,因為路途漫長,讓醫學生或年輕醫師常常在追求掌聲中,迷失本來的初衷與方向。論文寫作就是其中之一,儘管我知道很多學弟妹對於論文寫作很不屑,但你認真地做臨床,總是會有閃光點的。

 

你不用很會寫論文,但有能力寫論文告訴大家自己的想法,我覺得是行醫路上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210821_第四十一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