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手空空的素人,是要跟人家比什麼?」

 

作者:中國醫 教學部 一般科 周士軒 醫師

 

 

00_FB_innovarad_SHChou_MEPA_20211127_0815

 

 

面臨抉擇的關頭,自己有什麼優勢?

 

升大學後面對各種考試,然後進醫院實習,畢業後上 PGY 繼續醫師生活,這聽起來再熟悉不過,也理所當然,但在接近 PGY 第一年尾端之際,有一個問題會不斷出現:「你將來要走什麼科?」

 

從以前一律回答「還在考慮」或者「且看且走」,就理所當然可以簡單結束的話題,好像到了非回答一個答案不可的年紀。想說一個大家認為較熱門的科別,但心裡好像又不是很踏實,雙手空空的素人,是要跟人家比什麼?

 

成績還行,但論文呢?突然發現寫論文成為同儕間的目標,好像你沒有找到老師跟,就落後別人一大截,好像沒有開始著手,就已經輸在起跑點,但我真的如白紙一張,連墨水的筆跡也沒有。

 

 

「初學者的痛,我們都懂。」

 

這是報名網站上的一段話,簡單卻深刻,完全回應了心裡的疑惑。「只要有 idea,寫論文就只是填空題而已」或許是理想,卻頗讓人羨慕與嚮往。

 

按下了報名鍵,收到了幾則行前電子郵件,完全感受到團隊對工作坊的重視。尤其預先寄至信箱的行前提問回答,更是體會其用心,讓我對課程更有信心也不致沒有任何觀念的起頭,心穩了,目標和行動就更為堅定。

 

 

四大段落十六小段,把問答題變成填充題。

 

「比如說主題是痛風,你的 introduction 難道要寫『根據昔日研究,即發現恐龍也有痛風石的產生』?」聽起來是段笑話,想起來卻非常有可能是自己會做的事情。洋洋灑灑的把「字」寫下去,好像不斷有新的產出以顯示自己的進度來滿足內心的焦慮,但我們要的是論「文」,這時就該有所取捨,或者應該精準的表達研究問題及其相關概念。

 

Introduction、materials and methods、results 和 discussion,在沒聽課之前只想過硬幹,想到什麼寫什麼,但其實它是有一套邏輯在走,多寫只是侵占版面又徒勞,沒有任何加分的點,有的話可能只有加權值極低的「看得出來你的努力用心」。「錯有千百種,最好寫法只一種」,將這唯一的一種方法學起來是起頭的第一步,不容忽視。

 

 

被拒絕的原因是不喜歡?

 

在愛情好像說得過去也極為合理,合則來不合則散,但論文審稿也這樣?難道這「像極了愛情」?數據會說話,一篇論文就這麼證明這件想起來荒謬的事情,人的思考會選擇較為直覺且輕鬆的方式,而這樣的方式也應用在看到論文要審閱時的第一眼。

 

圖要怎麼呈現較符合人類閱讀習慣,文要怎麼排版才能使畫面乾淨簡潔,表要如何安排得以簡單專業又強調差異,上面這幾點從課程中聽到不令人驚訝,因為這就是重點,但老師甚至提到標題、內文與圖表分別運用什麼字型較為合適,段落間的行高與換行的設定如何掌握,如此的著重與觀察實在讓人嘆為觀止。完全站在審閱者的角度,理解被接受與退件間的落差。

 

 

統計是方法,是拿來用不是拿來怕的。

 

我連自己究竟是大一還是大二的時候學統計都忘了,遑論統計的原理內容幾乎有大半都還給學校老師。看著課程安排三十分鐘的時間來教統計的實際應用,心裡想根本是天方夜譚,光理解原理、公式跟運用,我覺得依照大學時期的經驗,大概用一個學期也只能學皮毛,搞不好連 basement membrane 都沒吃到。

 

用錯統計方法常為被拒絕的表明理由之一,為了降低此機率,老師畫了一個表格,並將統計方法分類其中,一目了然,比對後瞬間秒懂用哪一個統計方法。這一堂課的設計另外讓我驚豔的用心之處在於實作,運用日常生活議題去討論統計運用,並整理一串相關數據讓我們運用軟體跑出一張張的圖表,原來自己也有能力做得好,莫名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寫作要有策略,取得資源與投稿亦如是!

 

江湖在走,眉角要有。投稿是分數與政治的遊戲,其縝密的策畫程度,不亞於寫作時的苦思。「照 impact factor 投下來」合理也符合人性,但實不實際就要打個問號。如果有指導老師決定,那還不需苦惱,然而如果自己有決定權,那可真是一場拉鋸。了解目標是老師要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再來才是期刊的選擇,老師也在課堂中提議了幾條選項,著實受用。

 

而寫論文經費的申請也是一門不小的學問,如何好好呈現想法才能得到評審的青睞,這是每位學術界奮鬥的學者們都想知道的課題,老師在課堂中以評審的角度,向我們解釋計畫書的撰寫,錢聽來俗氣,卻是研究中重要的資源媒介。

 

 

飛機即將起飛,請乘客坐穩啦!

 

「起飛前的衝刺,沒有人在分段跑的!」老師畫出了時間表格,並劃掉平常上班的時間,剩下的時間圈一圈,發現其實還有將近 49 小時,這些時間幾乎是多一份工作,也就是論文可以運用的時間。

 

「投出不是結束,刊出才是。」這聽起來像廢話,但極為中肯,在自己的名字出現在期刊之前,都不能鬆懈才是理想的態度。

 

「塔臺,已預備完成,隨時聽候指令起飛。」在上完一天的工作坊,覺得飛機被加滿了油,機長空服員也都就位。自己的行動力主導最後的關鍵,也就是上面提到塔臺的角色,內心已不再如此害怕或不知道如何踏出第一步,謝謝新思惟的安排,我看見我的成長。

 

坐穩啦,要起飛了!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211127_第四十三梯次課程記錄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