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嘉義長庚醫院 耳鼻喉科 蔡明劭 醫師
[快訊] 蔡明劭醫師參與團隊關於創新聲帶內移喉成型術之研究,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自 2015 年第一次參加新思惟研究課程以來,歷經 18 個月毫無成績的醞釀期後,終於在最近半年開始產出成果,一舉收穫四篇發表在 SCI journal 的 original article。感謝我的家人、老師與研究夥伴們,更要感謝新思惟課程給我的幫助。
(橙編按:四篇!太厲害了,恭喜!)
沒資源的 Young VS,「能寫」是必備技能。
時間倒轉回兩年前,我是個手邊沒有資源,學術正要起步的 Young VS,該怎麼辦?我的答案是,想辦法讓自己變得「能寫」,就是起步最棒的資源。因為 Young VS 沒錢、沒人、沒研究計畫,唯有靠自己「能寫」才有機會發表論文,才有本錢與人合作。
這裡所謂的「能寫」,並不是指隨便寫出一篇文章,而是要有能力寫出架構完整,圖表品質佳,且避免常見錯誤,合乎學術規則的文章。而怎樣才能讓自己變得「能寫」呢?新思惟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MEPA) 課程是最佳選擇。課程的講師們將自身豐富的研究經驗中取其精華,在一天的課程裡以最有系統和效率的方式傳授,讓學員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為「能寫」的研究者。
論文四大架構寫法,每種文體都適用。
陳一銘醫師的四大段落寫作法,不單只列出是 introduction、materials & methods、results、discussion 的論文四大骨架,還詳述了每段需要 show 出哪幾條肌肉,才能發揮最大威力,循此原則所寫出的內容就相當完整。這條理分明的四大段落寫作法,不但專業,而且實用,不論是 basic research、clinical study、NHIRD 的研究論文都適用。
吳爵宏醫師以審閱超過 50 篇 paper 的經驗告訴我,reviewer 的耐心是很有限的,千萬別讓 reviewer 不開心。所以,我要用流暢,合乎遊戲規則的文章,讓 reviewer 直覺、快速、舒服的讀過去,接著看到舒服的圖表,條理分明一看就懂的 abstract,自然就有較高的機率給予正向評價。
過來人時間與資源安排分享最打動我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項脊軒志的這段敘述,恰如同蔡校長起步時簡陋的研究環境。然而,資源的匱乏,硬體的破舊,也擋不住年輕人進取的心。只要肯投資時間與必需的設備,就能建構個人的迷你研究中心,全速前進,這一段談話真是太勵志了!
學術起步有如飛機起飛,起飛沒有人在分段跑的,應設法取得大塊時間,善加利用之。我本身的心得亦是如此,因為起步本來就辛苦又耗時,若是沒有下定決心投入大量資源,戰線拖長了遲遲盼不到勝果,必定士氣低落,最後不了了之。
因此,想起步成功者必須投入大塊時間,全速前進、減少外務、捨去耗時的嗜好,擠出時間來做研究,一篇接一篇,連續拚五篇,努力直到文章刊出才算成功起飛。
做卓越研究,投優質期刊。
為了讓研究被接受,我是否應該選擇 impact factor 很低,ranking 很差的期刊呢?「降價求售」是研究起步者常見的迷思,尚未建立自信心的我也曾有過這樣的疑惑,是否應該「降 impact factor 求刊登」呢? 隨著經驗逐漸累積,我現在的建議是「不要」!
雖然以 impact factor 評斷期刊太過武斷。但若是某一本期刊在該領域的 ranking 始終很差,impact factor 趨近於零,很有可能反映了其編審品質不佳,缺乏有實力的 editor 與 reviewer,處理稿件的時間過長,導致研究者不願意投稿。那麼,為了趕快刊登而屈就自己,將研究投稿至這樣的期刊,極有可能事與願違。
多年前的我曾經投稿到一本 impact factor < 0.2 的專科期刊,之後稿件猶如石沉大海,音訊全無,一年後突然有一天寄封信告訴你「Reject」,讓人有種「啊!我被一本爛期刊戲弄了!」的蒼涼感受。
因此,勉勵各位朋友,做卓越的研究,投稿優質的期刊。因為好的期刊往往有好的效率,節省您寶貴的時間(NEJM 常常在幾天之內快速 reject),好的期刊會給你更公平的待遇,讓您的好研究被全世界看見。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