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身為醫學研究論文寫作的初學者,在尚未有任何產出,還未獲得研究上的成就感之前,身邊資源也不多的狀況下,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態,讓自己「至少」內心能先接受那些論文寫作最功利的理由,克服研究路上起步的最大靜摩擦力?

 

 

MEPA_20210130_1226

 

 

答:(蔡依橙)

 

讀過這麼多文章,不管是個案報告、原創研究或者文獻回顧,你一定有喜歡過某篇論文,覺得這篇臨床上真有幫助。就去幻想,如果那篇論文上面的名字,是自己,該有多好。

 

我認為每個醫師,都有終極夢想:內科醫師發現一個新的疾病;外科醫師發明一個術式,全世界都照你的技術做;放射科醫師則是發明一個 sign,或者開創一個新的影像診斷領域。我的學術路程就是如此,以下是相關的例子。

 

 

但在有能力完成自己夢想之前,要讓自己具備抓住夢想機會的能力。如果沒有能力寫作,沒有能力用科學語言陳述,就算遇到了難得的機會,也沒辦法說給世界聽。

 

這就是我在 SARS 期間學到的,2003 年,我是住院醫師,我知道這是千載難逢的發表機會,但我不知道怎麼收案、怎麼整理、要寫什麼,所以疫情三個月後,看著香港的醫師一篇一篇發表出來,我卻仍在原地踏步。

 

我了解到,就算今天我發明了一個 sign、我做了一個新領域、我的技術有世界等級,我當時的有限能力,一定會錯過這樣的機會。所以,我不想讓自己再一次眼睜睜看著機會溜走。

 

這就是我學論文寫作,最功利的理由。而我認為,只要真的有實力,教職跟頭銜都是後續會跟著來的。

 

至於統合分析,則是一個很好的起步,反正自己有興趣的主題,本就會做點實證分析,如果能夠順利發表,也是讓業界知道,「某某某對這個主題掌握度很高」這樣的印象。加上發表些個案、技術、原創研究、回顧,整個學術形象將會更為完整。

 

 

最新課程

 

 

本篇發表於 學員提問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