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 2 / 16(日)課程照片記錄

 

 

00_MEPA_20250216_0363

 

 

現在寫論文,好像變簡單了?只要用 AI 工具下指令,就能自動產生一篇論文初稿,看起來超方便!可是過度依賴 AI,卻沒有掌握學術寫作的基本原則,反而會浪費更多時間;當你把這樣的文章拿去投稿,不僅會屢次被 reject,甚至可能影響自己的學術名聲。

 

懂得學術寫作架構、能夠自己確認內容,才能真正駕馭 AI,提高寫作效率。在《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我們會帶你一步步拆解文章架構,讓每個數據、圖表都有明確的意義。當掌握了這些邏輯,論文寫作就像填空題,只要依照步驟來,就能有效完成!

 

學習各種表格的製作方法及文章架構,對寫論文有個大方向了。AI 的運用我覺得很棒!!没想過能夠使喚 AI 做那麼多事。」

 

除了寫作,統計與圖表製作也是論文裡重要的一環。數據整理得當,才能讓研究結果更具說服力。課堂上,我們不只是單向講解,而是讓你親手操作,把統計製圖、表格排版變成肌肉記憶,只要 2.5 小時,每個人都能學得會且帶著走!

 

完整的將統計方法有系统的介绍並實戰演練,對教學工作有很大幫助。投稿策略及各項需注意的細節也鉅細靡遺,雖然先前已有發表經驗仍有很多收穫。

 

實作!跟著手冊走,可以產出跟範例一樣的圖!各種眉角也有仔細說明,老師們的協助也很快到來。

 

很多人以為,退稿是因為研究內容不夠好;實際上,很多論文根本還沒來得及被深入審查,就因為「文稿編排」出了問題而慘遭淘汰!審閱者通常只花五分鐘,就能決定要不要繼續讀下去;如果你的排版雜亂、格式錯誤、圖表不清楚,看起來像是超新手投稿,這篇論文就是直接被退。這堂課也提供審閱者的角度,解析退稿的常見問題,並教你如何避開這些地雷,讓研究成果更快被世界看見!

 

印象最深的課是退稿的幾個關鍵。聽完課程,才知道自己一直被退稿的原因,經過老師的講解,會盡快把稿件改完,再投,希望能更順利。

 

「我對論文寫作很陌生,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這是很多學員來上課前的心聲。我們的課程專為初學者量身打造,從基礎開始拆解,從寫作、統計到投稿,都有完整的講解與實作練習,讓你不只是「聽懂」,而是真正「會做」。只要願意踏出第一步,你就能發現,寫論文其實沒那麼可怕!

 

很感謝新思惟教學團隊、老師們,讓我透過一堂課的時間,了解基本的寫作架構、統計方法與實作,期刊選擇與經驗分享。之前對於醫學寫作感到陌生而遲遲不敢開始,希望經由這堂課,能開啟我寫作的第一步。

 

2024 年新思惟研究課程之友,共 944 篇論文發表!論文破蛋 71 人,34 位為住院醫師、見實習醫師、醫學生,非醫療相關學員人數也逐年上升,資深校友甚至開始挑戰分數更高的期刊!成績證明,成功登上 PubMed 非難事,越早來上課越早見效。

 

關於外科系的研究課程,歡迎參考我們的《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從統計內容到講師,都是針對外科領域所打造,有外科雜誌 editor 與 reviewer 角度分享、有限個案數相關的統計、survival analysis 統計製圖、如何有效回覆 reviewer 等不同主題。

 

 

對統合分析,或者個案報告、技術發表、文獻回顧等不同文體有興趣的朋友,我們也有相應的課程喔!主題不同,一樣高品質、一樣好口碑、一樣充實內容!

 

 

來到工作坊上課,不但不會感到無聊疲累,還覺得內容易懂好吸收,為什麼新思惟的簡報跟演講可以如此清楚有效的傳遞知識呢?如果你想知道好簡報的秘訣,歡迎參考以下兩種工作坊。

 

 

自己的臨床做得很好,研究也發展不錯,但網路上的存在感卻形同透明?期待在這個時代生存得更好,讓自己的專業和成績被看見,網路個人品牌可以幫助你!

 

 

關於課後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專屬於新思惟工作坊校友的線上 Office Hour,開辦囉!課後應用遇到問題,想問問校長的意見嗎?歡迎你來。

 

 

期待未來您也能與我們分享,論文被接受那一刻的喜悅

 

一起來回味,活動當天的精彩時刻。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50216_第六十九梯次課程記錄 | 已標籤 , , | 2025 / 2 / 16(日)課程照片記錄 已關閉迴響。

新思惟見證了我的零到一百!

 

作者: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 營養科 吳政彥 營養師

相關文章:[快訊] 吳政彥營養師團隊,關於糖尿病患者鋅缺乏的臨床表現之研究,獲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Nutrition Association 刊登!

 

 

00_FB_jana_wujy_12_MEPA_20230514_0601

 

 

小螺絲大力量的學習之路

 

自第一次參與新思惟至今,五年過去,目前在 PubMed 上的文章數也意外累積近一百篇,還得感謝在新思惟學到的各種技能,讓我可以在厲害的研究團隊中發揮小小螺絲的力量,擠出一篇又一篇的 co-author。

 

舉凡統合分析的萃取資料、文獻評讀等,又或是原創論文的統計分析、圖表整理製作等,都是初接觸適合嘗試的內容,藉由每篇論文學習到不同的經驗,每次一點一滴累積,終於能比較完整地掌握一篇學術論文的整體架構。到現在,我在醫院有了研究諮詢門診,也與院內對研究有興趣的夥伴們積極合作。回首過往,完全沒想到自己在學術上會有這樣的發展。

 

 

固定思維 vs. 成長思維

 

蔡校長提起的「固定思維」和「成長思維」兩種模式,對我啟發很深。我也常在演講中數次分享 XD。

 

面對學術寫作,我們應該先學會「用」,再來追求「懂」,就像騎車、開車或操作電腦,多數人都能熟練操作,卻不一定清楚底層原理,但這不影響我們達到使用目標。然而我們卻常常覺得需要先唸完碩士、博士,或是上完好多課,才敢真正投入研究,只為了避免初入門學術時的挫折。可是,這種「完美主義」正是造成拖延症的因素之一。

 

用「成長式思維」適應學術環境,是我最常與想投入研究的夥伴們分享的理念。「我隨時都可以開始」、「現在的我不會沒關係」、「卡關了再來學習」,以上三句是我遇到瓶頸或想偷懶時最常默念的句子 XD 寫作到現在,逐漸領悟到一個道理,reviewer 永遠會提出層出不窮的問題等著我們去解決與學習,所以,沒有什麼所謂「完全準備好」的時候,不如就先動手再說吧!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30514_第五十四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 , , , , , , | 新思惟見證了我的零到一百! 已關閉迴響。

[快訊] 翁騰崧藥師團隊,關於 venetoclax 相關副作用之統合分析,獲 Expert Opinion on Drug Safety 刊登!

 

 

01_EODS_WengTS_02

 

 

文章介紹

 

威尼托克(venetoclax)是一種作用於 B 細胞淋巴瘤-2(BCL-2)的口服抑制劑,雖然在癌症治療上展現出優異的治療潛力,但其安全性仍需更全面的評估。翁騰崧藥師團隊透過統合分析,系統性地檢視了這個藥物的安全性數據。

 

研究團隊透過 PubMed、Embase、Cochrane 等醫學資料庫以及 ClinicalTrials.gov,蒐集了截至 2023 年 8 月的相關研究,經過嚴格的篩選標準,最終納入 9 項重要臨床研究進行分析。研究採用隨機效應模型來計算風險比(RR)與 95% 信賴區間(CI)。

 

分析結果顯示,使用威尼托克的病人出現以下副作用的風險明顯升高: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的風險比為 1.427 (95% CI = 1.118-1.822)、腹瀉的風險比為 1.889 (95% CI = 1.388-2.570)、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比為 1.726 (95% CI = 1.088-2.737)。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對照組,威尼托克並未顯著增加腫瘤溶解症候群(TLS)的發生風險(RR = 1.478,95% CI = 0.504-4.337)。

 

基於這些研究結果,臨床醫師在處方威尼托克時,應特別注意血液學、腸胃道及心臟方面的不良反應,尤其是針對具有相關基礎疾病的病人,更需要進行密切的監測與追蹤。目前雖已建立初步的安全性資料,但仍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來完整評估威尼托克的安全性特徵,以提供更精準的用藥建議。

 

 

恭喜翁藥師!

 

初步跑出統計圖表後,如何評估可以寫或該放棄?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翁騰崧藥師團隊,關於 venetoclax 相關副作用之統合分析,獲 Expert Opinion on Drug Safety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吳政彥營養師團隊,關於糖尿病患者鋅缺乏的臨床表現之研究,獲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Nutrition Association 刊登!

 

 

01_JANA_WuJY_12

 

 

文章介紹

 

吳政彥營養師團隊探討糖尿病患者體內「鋅缺乏」(zinc deficiency, ZD)與各種健康風險之間的關聯,包括「全因死亡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s)、主要「腎臟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kidney events, MAKEs)以及「住院率」。

 

團隊利用 TriNetX 研究資料庫,篩選出 2010 年 1 月 1 日至 2024 年 8 月 31 日間,確診「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DM)的成年人作為研究對象。

 

研究人員透過「傾向分數配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的方法,將「血清鋅濃度」低於 70 µg/dL 的患者(ZD 組),與「血清鋅濃度」介於 70-120 µg/dL 之間的患者(對照組)進行配對分析,確保兩組在基礎特徵上相似,以減少潛在的干擾因素。

 

每組各有 11698 名配對患者。在 1 年的追蹤期間,ZD 組的患者在多項健康指標上都顯示較高風險,包括:全因死亡率 增加 1.788 倍、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風險增加 1.641 倍、腎臟不良事件(MAKEs)風險增加 1.534 倍、住院風險 增加 1.272 倍。

 

研究結果顯示,在糖尿病患者中,體內鋅含量不足與「死亡率上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腎臟疾病惡化」以及「住院率升高」有明顯關聯。這些發現強調了在臨床照護糖尿病患者時,應該更重視「鋅」的營養狀況,以降低可能的健康風險。

 

 

恭喜吳營養師!

 

當論文資料很多,需要使用大表格時,怎麼呈現會比較好看?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吳政彥營養師團隊,關於糖尿病患者鋅缺乏的臨床表現之研究,獲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Nutrition Association 刊登! 已關閉迴響。

2025 / 2 / 16(日)課程滿意度 與 手寫回饋

 

 

01_20250216_radar

 

 

感謝各位給籌備團隊的匿名回饋,各項分數都在 4.86 以上,謝謝大家的肯定!

 

根據課前的統計分析,本次學員組成如下:

 

 

各種匿名建議,我們均已在會議中提出討論,將持續改進。感謝各位的參與和鼓勵!

 

關於外科系的研究課程,新思惟量身打造,由外科雜誌 editor 與 reviewer 第一手教學,指導有限個案數相關的統計;若想從個案報告、技術發表或文獻回顧著手,打造更完整的學術歷程,我們的課程也提供了撰寫重點。

 

 

對於資源缺乏的研究者,想要免 IRB、免收案就能學術起步嗎?現在有兩個選擇囉!無論是評估一種治療對一個疾病的療效,或是評估多種治療對一個疾病的效果,兩種工具在手,產線更多。

 

 

而上過新思惟課程的同學,常提到我們的內容都特別好吸收,進而產生好奇,同樣都是教學,為什麼我們的簡報跟演講可以做到這樣呢?關於簡報設計,歡迎參考我們的兩種簡報工作坊。課程中會詳細分享,精準製圖的重點和傳達資訊的要訣。

 

 

自己的臨床做得很好,研究也發展不錯,但網路上的存在感卻形同透明?期待在這個時代生存得更好,讓自己的專業和成績被看見,個人品牌是不可或缺的。

 

 

所有工作坊,都有售後服務喔!詳細辦法,請參考 Office Hour 頁面說明。

 

 

新思惟提供傳統教育體制外的學習管道和經營策略,致力協助你突破人生的關卡,讓未來有更多的選擇。而新思惟的 YouTube / IG / Facebook / Thread,不論在簡報、研究、人生,許多常見的問題,我們也整理了許多應用經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如果剛好是您常用的學習平台,也歡迎追蹤訂閱,並且加入最愛,我們也會不定期推出新的內容唷~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50216_第六十九梯次課程記錄 | 已標籤 , , , , , , , , , | 2025 / 2 / 16(日)課程滿意度 與 手寫回饋 已關閉迴響。

2025 / 2 / 16(日)「統計製圖大賽」得獎作品:林琬菱醫師、林文琦獸醫師

 

 

00

 

 

這次課程,除了醫師以及醫療行業從業人員之外,還有半導體、特教、建築背景的朋友一起來,想學會學術研究以及統計方法。能夠在一天內學會操作統計軟體、算出數值,甚至做出 SCI 期刊等級的圖表,對於忙碌的專業工作者來說,是非常划算且高效率的學習。

 

所有的同學都能做出好看的統計圖表,而且開始懂得如何去做資料探勘,並選用正確的統計法,真的是很棒。以下,我們就各位同學第一次作的作品中,那些還能改進的細節,做些分享,然後一起來看看兩位得獎同學的作品吧!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50216_第六十九梯次課程記錄 | 已標籤 | 2025 / 2 / 16(日)「統計製圖大賽」得獎作品:林琬菱醫師、林文琦獸醫師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