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介紹
周睿信醫師團隊想要探討一種叫做 PCSK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9)的蛋白質,在敗血症病人中的角色。PCSK9 原本是降膽固醇藥物的作用目標,但研究團隊發現它可能在敗血症的病程中也有影響。
不過,它能不能作為預測病人預後(生存機率)的指標,目前還不清楚,所以這篇研究特別關注 PCSK9 與「敗血症相關肝功能異常」(SALD)的關係。
團隊收集符合 Sepsis-3 診斷標準的病人,在入院 24 小時內抽血測量血漿 PCSK9 濃度,依照濃度高低分成三組,並追蹤 28 天的存活情況。研究還用 Cox 比例風險模型和restricted cubic spline 進一步分析 PCSK9 與死亡率的關係。
總共有 415 位病人參與研究。結果發現,PCSK9 濃度最低的那組,28 天內的死亡率最高。進一步分析顯示,在肝臟 SOFA 分數(評估肝功能的器官衰竭評分)≥ 1 的病人中,PCSK9 濃度與死亡率呈「反向直線關係」,濃度越低,死亡率越高;但在肝臟 SOFA = 0 的病人中,則呈現「U 型關係」,濃度太低或太高都不理想。
不過,如果把 INR 和肝臟 SOFA 分數納入調整後,PCSK9 與死亡率的關聯在整體病人中就不再顯著。
結論是:敗血症病人中,低 PCSK9 濃度與較高死亡率之間的關係,可能受到敗血症相關肝功能異常的影響。未來在研究 PCSK9 在敗血症中的角色時,需要考慮肝功能對 PCSK9 合成以及病人預後的影響。
恭喜周醫師!
ChatGPT 和 Perplexity 該用哪個?寫研究論文的話。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