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 3 / 2(六)報名截止

 

 

2024_thanks

 

 

感謝各位舊雨新知的支持,3 / 2(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現已報名截止。

 

若您對我們的各種課程有興趣,歡迎追蹤新思惟國際,第一時間掌握最新訊息。

 

 

追蹤訂閱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40302_第六十二梯次課程記錄 | 2024 / 3 / 2(六)報名截止 已關閉迴響。

[快訊] 賴琬郁醫師團隊,有關中醫綜合療法應用於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兒童之研究,獲 Journal of Traditional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 刊登!

 

 

01_JTCM_LaiWY_02

 

 

文章介紹

 

上呼吸道慢性發炎和阻塞所引起的睡眠呼吸中止症(OSA),影響了 1% 至 6% 的兒童,其中 2 至 6 歲發病率最高,不利於孩子的生活和健康。有鑑於傳統治療,如藥物或侵入性手術,對兒童可能產生不良反應並帶來較高風險,因此迫切需要尋找更安全的替代療法。

 

在台灣,中醫治療受到廣泛接受,然而,中醫綜合療法(ITCM)應用於兒童 OSA 的有效性和流行病學仍尚待調查。

 

賴琬郁醫師團隊想瞭解 ITCM 對兒童 OSA 的療效和臨床特點,於是進行回顧性世代研究,評估了 2009 年至 2020 年間的多項睡眠檢查參數和不同的臨床特徵,一共收納 508 名 12 歲以下被診斷為 OSA 的患者,並分為中醫綜合療法組(56 名)、西醫組(324 名)和手術組(128 名)。

 

研究結果顯示,接受 ITCM 療法的兒童患者,呼吸中止低通氣指數(AHI)明顯減少;而且,相較於單純使用西醫治療的患者,更能穩定控制體重指數(BMI)。

 

賴琬郁醫師團隊的研究,為兒童 OSA 找到潛在的中醫療法,可以更有效改善病情,尤其適用於手術禁忌症、對持續正壓通氣不適應,以及手術後未完全解決的患者;同時為醫療界開啟探討中西醫綜合治療的可能性,替未來的臨床實踐提供了新的方向。

 

 

恭喜賴醫師!

 

針對研究初學者心中最常見的問題,毫不迴避地直球對決,讓您在最短時間內,具備發表 SCI 文章的必備能力,從寫作架構、統計圖表、選投期刊,通通都有教!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00215第二十九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賴琬郁醫師團隊,有關中醫綜合療法應用於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兒童之研究,獲 Journal of Traditional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郭孟璇藥師團隊,關於肌肉量太少對經導管肝臟治療肝癌影響之統合分析,獲 Cancers 刊登!

 

 

01_cancers_KuoMH_06

 

 

文章介紹

 

目前治療中期肝癌的方法之一,就是從股動脈置入導管,將藥物或放射性物質送到肝癌處,讓癌細胞死掉。但是,如果肝癌患者的肌肉量太少(LSMM),會不會影響他們的存活時間(OS),這部分的研究尚無定論。

 

郭孟璇藥師團隊搜尋資料庫以尋找相關文獻,找到 12 個研究共 2450 個肝癌中期的患者。統合後發現,有將近一半的患者的肌肉量太少,而且這個情況在不同的治療、地區和年齡都很常見。

 

分析這些患者的存活時間後,發現肌肉量太少的患者,存活時間短了一半。這個結果在不同的治療方法都一樣,無論是用藥物(TACE)、物理栓塞(TAE)還是放射性栓塞(TARE)。

 

郭藥師團隊總結,對於肝癌中期患者,肌肉量太少是一個常見的問題,也是一個影響預後的因素。為了讓患者有更好的存活時間,醫生可考慮在給患者做這種治療之前,先測量他們的肌肉量,並且給予適當的營養和運動的建議。

 

 

恭喜郭藥師!

 

做統合為什麼要註冊?有沒有最好的註冊時間點?來聽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郭孟璇藥師團隊,關於肌肉量太少對經導管肝臟治療肝癌影響之統合分析,獲 Cancers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郭孟璇藥師團隊,關於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使用 Tocilizumab 後 B 型肝炎病毒復活風險之統合分析,獲 Viruses !

 

 

01_viruses_KuoMH_05

 

 

文章介紹

 

Tocilizumab 是一種治療風濕性關節炎(RA)的藥物,在臨床試驗中已經證明有效且安全。但是,對於有 B 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 RA 患者,使用這種藥物會不會引發病毒復發(HBVr),這個問題還不太清楚,因為在第三期的研究中,這些患者都被排除了。

 

郭孟璇藥師團隊搜尋了 PubMed、Embase 和 Cochrane 資料庫,收集了相關的文獻,找到了 0 篇臨床試驗和 11 篇觀察性研究,一共有 25 位表面抗原陽性(HBsAg+)和 322 位表面抗原陰性但核心抗體陽性(HBsAg−/anti-HBc+)的 RA 患者。

 

團隊發現,如果沒有預防性使用抗病毒藥物,在開始使用 Tocilizumab 後,HBsAg+ 的患者有近七成的機率會發生 HBVr,一般在 4 個月內(範圍是 1 到 8 個月)。而且,其中一半的患者會出現肝功能惡化的情況,但沒有死亡的案例。如果有預防性使用抗病毒藥物,則可以避免 HBVr 的發生。

 

至於 HBsAg−/anti-HBc+ 的患者,他們發生 HBVr 的機率是 3.3%(範圍是 1.6% 到 6.7%),一般在 10 個月內(範圍是 2 到 43 個月)。但是這些患者的 HBVr 並沒有導致肝功能惡化或死亡。另外,如果 HBsAg−/anti-HBc+ 的患者沒有表面抗體(anti-HBs),那麼他們發生 HBVr 的風險會高出 12 倍。

 

對於有 HBV 感染的 RA 患者,使用 Tocilizumab 可能會有 HBVr 的風險,但是這個風險是可以避免的。臨床上應該根據患者的病毒感染狀況,給予適當的抗病毒預防和監測措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肝臟副作用。

 

 

恭喜郭藥師!

 

Hazard ratio 跟 odds ratio 有什麼不一樣嗎?來聽看看講師的分享:

 

 

 

 

論文寫作 / 統合分析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快訊] 郭孟璇藥師團隊,關於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使用 Tocilizumab 後 B 型肝炎病毒復活風險之統合分析,獲 Viruses ! 已關閉迴響。

[快訊] 吳伶穎醫師團隊,關於益生菌在婦女健康上的作用之文獻回顧,獲 Taiwa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刊登!

 

 

01_TJOG_WuLY_03

 

 

文章介紹

 

益生菌是一種有益於人體健康的活性微生物。近年來,在維護女性健康方面,引起了相當大的關注。

 

吳伶穎醫師團隊,總結了一些臨床的重要發現,說明了益生菌在婦女健康的各個方面的好處。

 

研究顯示,口服或外用的益生菌,特別是乳酸桿菌,可以預防感染並維持酸性環境,有助於維護陰道健康。在婦科疾病方面,益生菌能減少細菌性陰道病和外陰陰道念珠菌感染的復發率。在生殖內分泌方面,給予多囊胞性卵巢症候群患者益生菌補充,可改善其代謝參數和月經不整。對於一些性傳染病如衣原體和淋病,乳酸桿菌可產生物質抑制其生長和感染性。使用乳酸桿菌也顯示對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清除率有正面幫助。懷孕期間,攝取益生菌可能有助於降低妊娠糖尿病、B 族鏈球菌感染、產前貧血和產後乳腺炎的風險。

 

近年來,益生菌在預防和治療婦科癌症方面的潛在作用,也獲得相當大的關注。未來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更好地了解具體的機制,並確定最適合的乳酸桿菌種類和劑量方案,以達到婦科癌症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總體而言,益生菌提供了一種非侵入性和經濟實惠的方法,可以維持女性健康,並預防婦科疾病的併發症發生。

 

 

恭喜吳醫師!

 

為了寫論文,收集好多資料,卻找不到任何創新之處,該怎麼辦?想寫的主題已經有人發表,我辛苦寫好的論文,還有機會投稿嗎?來聽看看講師的建議:

 

 

 

 

期刊介紹

 

Taiwa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創刊於 1985 年,是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之官方期刊。2022 年 impact factor 為 2.1,在 Obstetrics & Gynecology 領域為 Q3(57/85) 期刊。

 

 

吳伶穎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發表於 20141025_第三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快訊] 吳伶穎醫師團隊,關於益生菌在婦女健康上的作用之文獻回顧,獲 Taiwa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刊登! 已關閉迴響。

【長期心得】從 Intern 時期跌跌撞撞,到住院醫師發表 4 篇 original。

 

作者:眼科 施恩潔 醫師

 

 

GRSP_20191020_1403

 

 

回想一開始的論文發表,真的是從跌跌撞撞開始摸索起的。

 

 

在專科住院醫師之前,學好寫作技能,你會感謝那時期自己的努力。

 

大學的時候沒有想過要寫 paper,直到大七的時候,有同學說聽說我有在寫 paper,來找我問研究的事情。那時候想說,「人家以為我在寫 paper,結果其實都沒寫,有點尷尬」,所以開始找臨床老師寫論文。

 

很幸運的,沒多久就拿到一個 case report。但根據老師指導的方向開始動筆以後,總覺得自己好像沒抓到重點,連 reference 排版都只會用手工排版。那時候第一篇 case report 的 reference 才十幾個,我排了一個晚上還沒排完。看著自己參考的 paper,動不動幾十篇 reference,「怎麼可能全部都手工排版,太累了吧。」

 

上網查才發現有 EndNote 這樣的書目管理軟體,去圖書館上課,花了一個晚上排好 reference,覺得非常有成就感。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00215第二十九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 【長期心得】從 Intern 時期跌跌撞撞,到住院醫師發表 4 篇 original。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