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張鈞弼醫師團隊,關於動態對比增強磁振造影參數,可預測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的預後之研究,獲 Life 刊登!

 

 

01_life_ChangCB_04

 

 

文章介紹

 

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常用於治療前列腺癌;然而,在手術後可能仍存在一些未被切除的癌細胞(稱為陽性手術邊緣,PSMs),導致癌細胞再次生長,給患者帶來不好的預後。

 

根據先前的研究,動態對比增強磁振造影(DCE-MRI)能應用於評估腫瘤周遭的血管變化,得出的參數與 Gleason 分數(GS)相關,並藉此將前列腺癌做三類風險分級:低風險、中風險和高風險組。不過,這三分法無法準確反映中風險組內所表現的顯著異質性。於是,國際泌尿病理學學會(ISUP)引入一個新的分級系統(等級 I 至 V)取而代之,但 DCE-MRI 和新的 ISUP 分級系統之間的確切相關性尚不確定。

 

張鈞弼醫師團隊希望透過研究,進一步探討 DCE-MRI 的參數(Ktrans、Kep 和 IAUC)是否能預測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後的 ISUP 評分和 PSMs,因此收錄 45 名接受術前 DCE-MRI 的前列腺癌患者,並比較病人們的臨床特徵和 DCE-MRI 參數;分別在低風險組和高風險組(ISUP 評分 III-V)之間,使用回歸分析來判斷高風險組和 PSMs 的顯著預測因子。

 

研究結果顯示,術前 DCE-MRI 參數,特別是 Ktrans-max 和 Kep-max,有望作為術前影像標誌物,以評估和預測前列腺癌的侵略性以及 PSMs 的風險。這份研究所提供的數據和分析,有助於提升患者的預後和治療判斷,為臨床帶來莫大價值。

 

 

恭喜張醫師!

 

從無到有產出一篇論文,不需要靠靈感,初學者也能快速從 0 到 1。新思惟提供「最好的論文寫法」、「直覺的統計軟體」、「高效的投稿策略」,讓日後寫論文,不再是申論題,而是填空題!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50920_第八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 [快訊] 張鈞弼醫師團隊,關於動態對比增強磁振造影參數,可預測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的預後之研究,獲 Life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葉威志醫師團隊,阿茲海默症患者潛在癲癇樣放電與失智症的精神行為症狀關聯之研究,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刊登!

 

 

01_IJGP_YehWC_07

 

 

文章介紹

 

在阿茲海默症(AD)患者中,失智症的精神行為症狀(BPSD)高度普遍,給照顧者帶來負擔。隨著 AD 病程的增長,BPSD 和潛在癲癇樣放電(SED)的發生率也增加。然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仍然不明。葉威志醫師團隊想要探討 SED 和 BPSD 之間的聯繫。

 

研究納入了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的 AD 患者。進行 EEG 檢測,持續 13 分鐘,以檢測 SED。透過 NPI 問卷評估 BPSD。比較了 SED 患者和非 SED 患者之間的 BPSD 次綜合症發生情況。

 

總共有 263 名符合入選標準的成年患者,納入了本研究。患者的平均年齡為 80.2 歲,約有 62% 為女性。17.1% 的患者在 EEG 上出現 SED。在這個群體中,冷漠呆滯是最常出現的 BPSD 次症候群。

 

在具有 SED 和不具有 SED 的患者之間,BPSD 的患病率沒有顯著差異然而,SED(+)組的易怒次症候群的 NPI 評分顯著較高。此外,額葉的潛在癲癇樣放電與過度活躍次症候群(包括易怒)的發生率明顯較高。

 

葉威志醫師團隊的研究發現,SED 可能不是 BPSD 的直接原因,但 SED 的存在可能影響了 BPSD 的表現。

 

 

恭喜葉醫師!

 

要讓臨床研究「可行」,最重要的是哪個步驟,才能避免寫出別人已經發表過的研究與主題?請參考以下 QA: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葉威志醫師團隊,阿茲海默症患者潛在癲癇樣放電與失智症的精神行為症狀關聯之研究,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陳鋭溢醫師團隊,關於 COVID-19 與流感患者的急性腎損傷之統合分析,獲 Frontiers in Medicine 刊登!

 

 

01_FIM_ChenJY_06

 

 

文章介紹

 

COVID-19 和流感都可能引起急性腎損傷(AKI),成為常見併發症。然而,研究尚未進行過任何統合分析,直接比較住院患者中 COVID-19 和流感引起 AKI 的發生率。

 

陳鋭溢醫師團隊對 PubMed、Embase 和 Cochrane 數據庫進行了系統搜索,時間從 2019 年 12 月至 2023 年 8 月,關注的主要結果是 AKI 的發生率,次要結果包括住院期間的死亡率、AKI 的康復情況,以及住院和 ICU 的住院時間。論文使用 Cochrane 和 GRADE 方法來評估文獻的品質。最後共分析了 12 個回溯性世代研究,包含 17618 名 COVID-19 和流感住院患者。

 

結果顯示,與患有 AKI 的流感患者相比,COVID-19 患者表現出更高的 AKI 發生率,以及住院期間的死亡率。此外,COVID-19 患者 AKI 康復的比率較低。COVID-19 患者的住院時間和 ICU 住院時間也較流感患者長。

 

陳鋭溢醫師團隊的研究證實,COVID-19 患者相較於流感患者,更容易患上 AKI,並且在住院期間更容易死亡,住院時間和 ICU 住院時間也更長。此外,COVID-19 患者的 AKI 康復機會較低。

 

 

恭喜陳醫師!

 

找題目是許多想寫統合分析的人最大的困擾,可參考以下關於找題目的問答,蔡校長與張凱閔醫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陳鋭溢醫師團隊,關於 COVID-19 與流感患者的急性腎損傷之統合分析,獲 Frontiers in Medicine 刊登! 已關閉迴響。

當審閱意見出現第五種結果:Reject & Resubmit

 

作者:高雄榮總 一般外科 梁宗榮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梁宗榮醫師團隊,評估頸部二次手術治療慢性腎臟病患者之次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效果,獲 World Journal of Surgery 刊登!

 

 

MEPA_20190525_0234

 

 

投稿後,最煎熬的是等待雜誌社回覆的那段時間,最緊張的則是收到回覆信要打開的那時刻。

 

記得有個前輩說,因為歐美時差的關係,雜誌社的回覆信常常在台灣半夜的時候寄到電子郵件信箱。如果半夜起來尿尿順便滑手機,隨手把信打開那就睡不著了!

 

被退稿的話,心情不好睡不著;被接受的話,則是開心得睡不著;忍住不打開,心中又癢癢的,也睡不著。

 

所以結論就是:晚上不要亂滑手機、亂收信。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90525第二十六梯次課程紀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當審閱意見出現第五種結果:Reject & Resubmit 已關閉迴響。

[快訊] 顏正杰醫師團隊,關於遠紅外線療法對慢性腎臟疾病患者的 vWF 影響之研究,獲 Frontiers in Medicine 刊登!

 

 

01_FIM_YenCC_05

 

 

文章介紹

 

慢性腎臟疾病(CKD)患者出現的血液凝結異常,可能導致血管通路血栓。過去的研究已經證明,遠紅外線輻射(FIR)治療可以維持血液透析(HD)患者的動靜脈瘻的通暢和成熟。

 

然而,一旦在透析結束時進行 FIR,會觀察到血管通路長時間出血。FIR 可以阻止血小板與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結合,這是血液凝結異常和血管通路血栓的預測因子。然而,探討 FIR 和 vWF 的臨床研究非常有限。

 

顏正杰醫師團隊招募了 20 名 HD 患者,21 名 CKD 患者和 20 名對照組,以研究經過一次 40 分鐘的 FIR 治療後,vWF 和含有一個 ADAMTS13 的變化。此外也檢查了 HD 組在 3 個月內,每週三次進行 40 分鐘 FIR 治療後這些因素的變化。

 

所有組的參與者在一次 FIR 治療後,觀察到 vWF 活性抗原比率都有下降的趨勢。經過 3 個月的 FIR 治療後,HD 組的比率顯著下降。次族群分析呈現一致的趨勢,透過多變項迴歸分析顯示,不服用 HMG-CoA 還原酶抑制劑、糖尿病以及較高的血紅蛋白是重要因素。vWF 活性抗原比率的變化與 ADAMTS13 抗原和活性的變化之間有中度相關。

 

顏正杰醫師團隊發現, FIR 可能通過 ADAMTS13 改變 vWF 多聚體的比率,有助於抑制CKD 患者的血小板與內皮的相互作用,進而減少血栓的形成。

 

 

恭喜顏醫師!

 

臨床上,把我的病人顧好,有什麼問題嗎?一定要做研究寫論文嗎?關於臨床與研究,看看蔡校長的建議。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快訊] 顏正杰醫師團隊,關於遠紅外線療法對慢性腎臟疾病患者的 vWF 影響之研究,獲 Frontiers in Medicine 刊登! 已關閉迴響。

2023 / 12 / 24(日)活動內容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Medical papers writing hands-on workshop

2023 年 12 月 24 日(日)9:00a – 4:40p

台北捷運忠孝復興站旁 集思北科大會議中心

陳一銘醫師 / 吳爵宏醫師 / 蔡依橙醫師

 

 

2016_MEPA_FBbanner01

 

 

面試、升等、評鑑,面對人生的重大關頭,想要脫穎而出,不能讓學術履歷再繼續空白。其實寫論文沒有想像中困難,從無到有產出一篇論文,只要掌握核心技巧,不必坐等緣分,初學者也能快速從 0 到 1。

 

新思惟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提供系統化的學習方法,從寫作架構、排版編輯、統計製圖、選投期刊到申請研究計畫,通通有教!無論你是初次涉足論文撰寫,或是想在學術領域更上層樓,在繁忙職涯中加快研究速度,課程都能提供有效幫助。講師們更與時俱進,將教學融入 AI 工具的運用,不藏私地分享正確應用方式!

 

當你具備了這些基本技能,成為一個懂得統計怎麼算、數據圖表怎麼做、文章怎麼寫的稀缺人才,在學術領域不管是單打獨鬥還是團隊合作,都能展現自己的價值。

 

開班 60 梯次,協助超過 1500 位同學,每月都有校友登上 PubMed 的論文工作坊,提供「最好的論文寫法」、「直覺的統計軟體」、「高效的投稿策略」,讓你日後寫論文,不再是申論題,而是填空題!

 

 

立即報名 12/24 週日班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31224_第六十梯次課程記錄 | 2023 / 12 / 24(日)活動內容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