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吳政彥營養師團隊,關於鋅缺乏與 COVID-19 患者長期預後的關聯性之回溯性研究,獲 Cureus 刊登!

 

 

01_Cureus_WuJY_08

 

 

文章介紹

 

鋅是一種對人體免疫系統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能夠幫助調節發炎反應及抗氧化防禦。過去研究顯示,COVID-19 患者如果缺乏鋅,可能在短期內死亡的風險較高。吳政彥營養師團隊分析了 COVID-19 患者在感染後六個月內的健康情況,想要瞭解缺乏鋅是否對健康也會有長期影響。

 

研究使用全球健康研究網絡平台(TriNetX),收集 2022 年 1 月到 2023 年 7 月間確診新冠肺炎,並根據感染前三個月內的鋅檢測結果,分為兩組:鋅缺乏組(鋅濃度 < 70 μg/dL)和對照組(鋅濃度 ≥ 70 μg/dL)。

 

研究顯示,在追蹤觀察的六個月內,鋅缺乏組的住院和死亡率都比對照組來得高。另外,在心臟和腎臟方面,缺鋅組的風險也明顯較高。而呼吸系統、神經肌肉系統以及消化系統等其他領域,兩組患者的健康狀態相似。

 

根據研究結果,監測 COVID-19 患者的鋅濃度並適時補充,可能是幫助患者改善長期預後的重要策略,特別是對於有心臟或腎臟疾病的高危患者。未來,可以透過進一步的臨床試驗,確認補鋅的劑量及最佳時機。

 

 

恭喜吳營養師!

 

以「回溯性研究」作為專題,能申請到研究計畫的經費嗎?其實是有機會的,看你申請這個計畫的目的是什麼,一起來看看講師怎麼處理!

 

 

 

 

論文寫作

 

 

期刊介紹

 

Cureus 創刊於 2009 年,2023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1.0,在 Medicine, General & Internal 領域排名為 Q3(170/329)。

 

 

吳政彥營養師與新思惟

 

 

 

論文寫作

 

 

發表於 20230211_第五十二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快訊] 吳政彥營養師團隊,關於鋅缺乏與 COVID-19 患者長期預後的關聯性之回溯性研究,獲 Cureus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耿立達醫師團隊,研究不同種類麴菌在慢性肺部麴菌感染診斷中的臨床應用,獲 Pathogens and Global Health 刊登!

 

 

01_PGH_KengLT_18

 

 

文章介紹

 

慢性肺部麴菌感染(CPA)是一種越來越常見的感染性疾病,特別容易發生在有肺部結構性疾病的患者身上,例如:過去得過肺結核的病人。如果沒有及時治療,CPA 會讓病人身體越來越虛弱,甚至危及生命。

 

耿立達醫師團隊想要探討不同種類麴菌的免疫球蛋白 G(IgG)抗體,如何應用於 CPA 的診斷。

 

這項研究納入 2020 年到 2022 年間,共 187 位參與者,包括 12 位 CPA 患者、75 位過去曾罹患肺結核的患者、45 位正在治療肺結核的患者,以及 55 位支氣管擴張症的患者,評估了不同種類麴菌的 IgG 檢測。

 

研究結果發現,不同種類麴菌的 IgG 抗體,存在顯著的交叉反應,但土麴菌與其他麴菌之間的相關性可能較低。在 CPA 患者中,黃麴菌是最常見的菌種。而透過使用「至少一種陽性」的診斷策略(也就是只要兩種麴菌 IgG 抗體,其中一種或兩種都呈陽性,就視為陽性)時,結合煙麴菌和黃麴菌 IgG 抗體的診斷效果最好,能提高診斷的敏感度並維持特異性。

 

耿醫師團隊認為,除了常用的煙麴菌 IgG 抗體檢測之外,針對當地常見麴菌種類的 IgG 抗體檢測,可以提高 CPA 的診斷率。尤其在台灣,黃麴菌是僅次於煙麴菌的重要菌種,因此在診斷 CPA 時,除了煙麴菌,也要考慮黃麴菌的 IgG 抗體。

 

 

恭喜耿醫師!

 

在寫論文的 methods 時,納入和排除寫起來很相似,寫作上是否有什麼訣竅?其實納入還是比較重要的,所以最重要的是:這個人是什麼病、在什麼樣的時間點被你診斷、你用什麼樣做確認,這個是你的 inclusion。那排除就是說……(完整內容請見影片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60409_第十一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快訊] 耿立達醫師團隊,研究不同種類麴菌在慢性肺部麴菌感染診斷中的臨床應用,獲 Pathogens and Global Health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從零開始的論文寫作課,醫學生能輕鬆上手!

 

作者:花蓮慈濟醫院 醫學系 廖晨宇 同學

 

 

MEPA_20241130_0317

 

 

 

參加新思惟的課程是我首次投入如此高額費用於學習。起初,我難免擔心自己能否跟上進度,或者會因學習成效不彰而浪費這筆學費。然而,當我真正踏入課堂,這些疑慮很快就被打消了。

 

新思惟的課程設計非常精煉,直接切入重點,將講師多年累積的寶貴經驗傳授給學員。每堂課都涵蓋豐富的內容,從宏觀的論文架構到微觀的細節處理,無不體現講師的用心。

 

 

AI 輔助寫作:加速論文產出的利器

 

第一堂 AI 輔助寫作課程就讓我印象深刻。

 

講師詳細闡述了論文的四大段落,並提供許多實用的建議,例如:如何有效閱讀參考文獻、撰寫技巧以降低退稿風險、論文結構的優化方法,對於我這樣的新手來說,這些指導無疑是一次極佳的啟蒙體驗,為我日後的學術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41130_第六十七梯次課程記錄 | 已標籤 , , , , , , , , | 從零開始的論文寫作課,醫學生能輕鬆上手! 已關閉迴響。

不再被論文難倒了,護理師也能順利起步!

 

作者:豐原醫院 內科部 陳書玉 專科護理師

 

 

MEPA_20241130_0530

 

 

說實話,此課程學費真的有點昂貴,當初考慮、觀望了非常久(感謝臉書的演算法,一直提供訊息出現在我面前),才鼓起勇氣報名。

 

從一開始的聯繫通知,到上課的那天,每天都是懷著忐忑的心情看著網站中提供的資訊和介紹。

 

 

學費值不值?從課前猶豫不決,到課後還想報名。

 

終於到了上課的日子,一早就興奮地出門去會議中心。

 

到了會場,校長就親切地關心學員,也感受到現場工作人員,很願意把我們每一個小問題當成大問題般處理,例如:會場的 Wi-Fi 連線不穩定,想辦法幫忙排除(雖然最後還是比較習慣連自己手機的網路)。

 

在互動實作的時間,工作人員一直在旁邊觀察大家的進度狀況,好隨時提供協助,也是大會很貼心的安排(當時不知道工作人員拿著本子和紙筆走來走去要幹嘛,直到後來,因為我沒跟上進度,工作人員前來關心,並且直接幫忙找講師協助,才明白工作人員的貼心)。

 

充實又精實的一天,覺得時間過得飛快,8 個小時一眨眼就突然結束了,實在欲罷不能的課程,真的學到滿載而歸。(已經在考慮年底的統合分析工作坊,或者是明年……)

 

從會議中心走出來的時候,看見外面的燈箱已經改成隔天的統合分析課程,當下真想明天就再衝來上課。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41130_第六十七梯次課程記錄 | 已標籤 , , , , , , , , | 不再被論文難倒了,護理師也能順利起步! 已關閉迴響。

醫學生找老師、選科再也不慌,具備研究能力讓你有底氣!

 

作者:高醫附院 林宏維 同學

 

 

MEPA_20241130_0629

 

 

好焦慮!同學已經選好老師、產出 paper 了……

 

我目前是五年級的醫學生,雖然離申請醫院甚至選科還有一段時間,但這段時間其實並不長,再加上進臨床前就有聽說幾位同學已經選好老師甚至產出 paper 了,在這種焦慮的心情下,我聽了哥哥的建議(哥哥也是新思惟之友),毅然決然報名《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報名後,這種焦慮的心情其實並未緩解,反而日益加劇,總是會擔心自己的專業知識不足,到了現場會無法吸收,浪費父母幫忙付的學費。

 

然而,經過一整天的課程下來,這種擔心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學習到新知識的成就感,以及有了初步方向的踏實感。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41130_第六十七梯次課程記錄 | 已標籤 , , , , , , , , , | 醫學生找老師、選科再也不慌,具備研究能力讓你有底氣! 已關閉迴響。

2024 / 11 / 30(六)課程照片記錄

 

 

00_FB_MEPA_20241130_0361

 

 

每堂課對於初學的我都很重要且實用,免去自我摸索的時間。

 

重新 run 了一次 paper 寫作的關鍵流程,以及結合 AI 如何更快的產出文章。

 

使用 AI 寫論文很方便,但需要花錢訂閱嗎?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MedCalc 真猛,謝謝講師群不藏私教授,一天的課程時間意猶未盡。

 

統計實作真的很有成就感!

 

上過新思惟,統計突然變簡單了!不過後續回去應用,軟體跑出很多參數,需要理解每個名詞的意義嗎?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2023 年新思惟研究課程之友,共 904 篇論文發表!論文破蛋 97 人,39 位為住院醫師、見實習醫師、醫學生。資深校友甚至開始挑戰分數更高的期刊!成績證明,成功登上 PubMed 非難事,越早來上課越早見效。

 

關於外科系的研究課程,歡迎參考我們的《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從統計內容到講師,都是針對外科領域所打造,有外科雜誌 editor 與 reviewer 角度分享、有限個案數相關的統計、survival analysis 統計製圖、如何有效回覆 reviewer 等不同主題。

 

 

對統合分析,或者個案報告、技術發表、文獻回顧等不同文體有興趣的朋友,我們也有相應的課程喔!主題不同,一樣高品質、一樣好口碑、一樣充實內容!

 

 

來到工作坊上課,不但不會感到無聊疲累,還覺得內容易懂好吸收,為什麼新思惟的簡報跟演講可以如此清楚有效的傳遞知識呢?如果你想知道好簡報的秘訣,歡迎參考以下兩種工作坊。

 

 

自己的臨床做得很好,研究也發展不錯,但網路上的存在感卻形同透明?期待在這個時代生存得更好,讓自己的專業和成績被看見,網路個人品牌可以幫助你!

 

 

關於課後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專屬於新思惟工作坊校友的線上 Office Hour,開辦囉!課後應用遇到問題,想問問校長的意見嗎?歡迎你來。

 

 

期待未來您也能與我們分享,論文被接受那一刻的喜悅

 

一起來回味,活動當天的精彩時刻。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41130_第六十七梯次課程記錄 | 已標籤 , , , , | 2024 / 11 / 30(六)課程照片記錄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