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邱家佑醫師團隊,關於器官移植候選人 QuantiFERON 檢測未確定結果之分析與建議處理流程之研究,獲 Transplantation 刊登!

 

 

01_Transplantation_ChiuCY_26

 

 

文章介紹

 

邱家佑醫師團隊想要探討器官移植前篩檢潛伏性結核病感染(LTBI)的重要性。因為移植後要吃抑制免疫力的藥物,可能會讓體內潛伏的結核菌「復活」。

 

目前發現,用 QuantiFERON(QFT)這種血液檢測來篩檢 LTBI 時,有些人的結果是「未確定」的。這些人比起檢測為陰性的人,更容易在移植後發生結核病再活化。但是,要如何處理這些「未確定」的結果,目前醫界還沒有一致的看法。

 

團隊分析了 13008 名準備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其中有 736 人(約 6%)的 QFT 結果是「未確定」的。在這些人當中,有 247 人(34%)進行了第二次 LTBI 篩檢,有 39 人(5%)接受了 LTBI 的治療。

 

再次篩檢的 247 人中,有 75% 還是用 QFT 檢測,19% 改用另一種叫做 T-SPOT.TB 的方法,6% 則是用皮膚結核菌素測試。結果發現,再次用 QFT 檢測的人中,有 86% 還是「未確定」。但是用 T-SPOT.TB 檢測的人,全都呈現陰性結果。

 

最後,在這 736 名 QFT 結果「未確定」的病人中,只有 2 人(0.3%)在移植後真的得到結核病。值得注意的是,這 2 人都沒有進行第二次篩檢,也沒有接受 LTBI 的治療。

 

研究結論建議,如果第一次 QFT 檢測結果是「未確定」的話,第二次檢測最好改用 T-SPOT.TB,這樣比較容易得到明確的結果。不過,即使 QFT 結果是「未確定」,移植後得到結核病的機率其實很低。

 

臨床在決定是否給予 LTBI 治療時,還是要考慮病人的個人風險因素,和病人一起討論做決定。

 

 

恭喜邱醫師!

 

手上同時有很多論文在撰寫,如何分配時間?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邱家佑醫師團隊,關於器官移植候選人 QuantiFERON 檢測未確定結果之分析與建議處理流程之研究,獲 Transplantation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林舜穀醫師團隊,關於中醫醫療系統於 COVID-19 後的發展及專科化策略重點之文獻回顧,獲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刊登!

 

 

01_JFMA_LinSK_17

 

 

文章介紹

 

儘管精準醫療、再生醫學和智慧醫療等現代醫療技術迅速發展,傳統中醫在台灣仍占據重要地位,反映了其文化和歷史意義。台灣的全民健康保險系統涵蓋中醫,讓民眾可以將中醫與西醫結合,形成全面的醫療服務。然而,隨著醫療需求的變化,現在的中醫師面臨新的挑戰,需要更專業的訓練來因應複雜的醫療環境。

 

林醫師團隊指出,中醫專科化有助於提供更精準的治療、改善病患的療效,並提升臨床研究的品質。在 COVID-19 疫情期間,中醫師面對病患其靈活性與有效性,展現中醫在緊急醫療中的適應能力,並凸顯出專業化訓練的重要性。

 

專科化能夠幫助中醫更有效地應對類似的健康危機,並改善其與西醫的整合。像是在癌症、中風、慢性病等方面,專科中醫的介入都能有效降低併發症風險,甚至提高存活率。

 

借鑒韓國傳統醫學專科醫師制度的經驗,台灣正致力於推動中醫的專科化培訓和規範,包括內科、針灸、兒科等多個專科,也同時制定相關法規,希望能建立一個完整的中醫專科訓練和認證制度,促進中醫在台灣健保體系中的長期可持續性。

 

林醫師團隊認為,專科化的中醫醫師培訓不僅可以提升患者照護品質,還能優化醫療資源的利用,進一步推動台灣中醫與現代醫療體系的融合,並加強公共衛生應變能力。

 

 

恭喜林醫師!

 

中醫師在門診收案做研究,有時要依病人主訴調整療程,如何處理?一起來看講師怎麼說!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50517_第六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快訊] 林舜穀醫師團隊,關於中醫醫療系統於 COVID-19 後的發展及專科化策略重點之文獻回顧,獲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問:要上班又要學習臨床技能,哪來時間寫論文?

 

 

 

 

00_FB_OfficeHour_112

 

 

問:要上班,也要學習臨床技能,怎麼可能有多出來的時間寫論文?

 

答:(蔡依橙)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每次到了 PGY 應徵的季節,總會有部分同學有 SCI 發表,而另一些則沒有。

 

 

時間就這麼少,有論文的人是不是都靠背景?

 

如果有論文的同學在網路上被討論,總有人認為,PGY 就是要好好學習各科的知識,如果去寫論文就是不務正業,沒有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大谷批評者:指定打擊就好好打擊,去盜壘就是不務正業,沒有把自己的本分做好。還在想著要當投手,真是太糟了。)

 

許多 PGY 同輩也很好奇:「明明白天要上班、照顧病人、學習臨床知識,晚上如果又加班值班,時間根本不夠用。那些有論文的人是不是靠背景?或者是別人幫他寫的?」

 

上班加上學習,剩餘的時間並不多。但其實這個問題並非 PGY 專有,即使到了主治醫師甚至科主任也都是一樣的,他們要上班,開不完的各種會議,加上自己的門診跟手術時間,更別說還有不少人有家庭跟小孩要顧。但是……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學員提問 | 已標籤 , , , , , , , | 問:要上班又要學習臨床技能,哪來時間寫論文? 已關閉迴響。

[快訊] 吳政彥營養師團隊,關於吸入式抗生素對呼吸器相關肺炎的預防效果之統合分析,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刊登!

 

 

01_IJAA_WuJY_08

 

 

文章介紹

 

呼吸器相關肺炎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一直是加護病房裡的一大挑戰。這項研究主要在探討吸入式抗生素能不能有效預防 VAP 的發生。

 

吳政彥營養師團隊蒐集了到 2024 年 1 月 21 日為止的相關臨床試驗,總共分析了 7 個隨機對照試驗,包含了 1465 位病人。其中 734 位使用吸入式抗生素,731 位則是對照組。

 

結果發現,使用吸入式抗生素的病人,VAP 的發生率明顯比較低,大約只有對照組的 69% 左右。

 

不過研究也發現,在其他幾個指標上,使用吸入式抗生素的效果就沒那麼明顯了。在死亡率、在加護病房和醫院的住院天數,還有使用呼吸器的時間長短,兩組之間都沒有顯著的差異。

 

總結來說,吸入式抗生素在預防 VAP 這一點上,確實展現了不錯的潛力。特別是對於那些情況比較危急的病人來說,可能會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過它對於降低死亡率或是縮短住院時間,目前還看不出明顯的效果。

 

 

恭喜吳營養師!

 

分組分析裡每個項目至少要有幾個樣本?統合分析真的不用 IRB 嗎?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快訊] 吳政彥營養師團隊,關於吸入式抗生素對呼吸器相關肺炎的預防效果之統合分析,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張耕閤醫師團隊,關於姿勢對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鼻腔通暢度影響之研究,獲 BMC Pulmonary Medicine 刊登!

 

 

01_BMCPM_ChangGH_19

 

 

文章介紹

 

一般健康人躺下時鼻子會比較塞,尤其是趴著睡的時候。但是對於睡眠呼吸中止症(OSAS)的病人來說,這種情況會不會更嚴重呢?

 

張耕閤醫師團隊找了 29 位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來做測試,平均年齡 39.93 歲,平均 BMI 是 28.47,其中 70% 是重度患者(AHI ≥ 30)。研究人員讓這些病人分別以坐姿、仰躺和趴睡三種姿勢,然後用「視覺類比量表」(VAS)、「聲學鼻腔測量儀」和「鼻腔內視鏡」,評估他們鼻腔的通暢度。

 

結果發現,不管是平躺還是趴著,病人的鼻子都比坐著時更容易塞住。特別是趴著的時候,鼻塞情況更加嚴重。用儀器測量的結果也顯示,鼻腔最小橫切面積在平躺和趴著時都明顯變小了。

 

內視鏡檢查還發現,在平躺時右邊鼻腔的下鼻甲會比較腫脹,而趴著時則是左邊鼻腔的下鼻甲比較腫脹。不過,平躺和趴著這兩種姿勢之間的差異並不明顯。

 

這項研究告訴我們,對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來說,躺下和趴著時鼻子會比坐著時更容易塞住,而且趴著的影響更大。所以醫生在評估病情嚴重程度和制定治療計畫時,應該要考慮到病人平常的睡姿,以及姿勢改變對鼻腔的影響。

 

 

恭喜張醫師!

 

用 ChatGPT 寫論文,免費版夠用嗎?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張耕閤醫師團隊,關於姿勢對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鼻腔通暢度影響之研究,獲 BMC Pulmonary Medicine 刊登! 已關閉迴響。

2024 / 11 / 30(六)台中高鐵班活動內容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Medical papers writing hands-on workshop

2024 年 11 月 30 日(六)9:00a – 4:40p

集思台中新烏日會議中心 台中高鐵站旁

陳一銘醫師 / 吳爵宏醫師 / 蔡依橙醫師

 

 

2024_01-1_banner

 

 

大家敲碗已久的中部場,即將辦在交通便利的台中高鐵站旁,上一梯次額滿並獲得學員好評,中南部的朋友們敬請把握機會。

 

今年是我們開課滿 10 年,《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也根據多年以來的教學經驗,以及這 10 年學術界的趨勢變化,進行了更加適合初學者學習的改款。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互動實作時間,我們加入了資料探勘、數據觀察、資訊視覺化,以及如何從數據圖表找出有趣切入點的引導,然後全天的課程,就圍繞著這樣的核心,把初學者在寫作、找老師跟處理稿件的過程中會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通系統化整理起來分享。

 

你將會學會哪些事情呢?

 

首先是四大段落的寫作,我們不會重複那些很無聊的概念性闡述,而是直接舉例告訴你怎麼寫是錯的、為什麼這樣是錯的、該怎麼樣寫才是對的。接著我們會介紹,初學者在整理自己的稿件時,視覺上應該注意哪些?畢竟排版糟糕會讓審閱者一眼就討厭,圖表不知所云很難說服人家我們有能力寫出夠格被刊登的學術文章。

 

中午動手實作之前,我們會簡單介紹一下基礎統計概念,然後實際開始操作,讓大家真正把看到的、聽到的,變成肌肉記憶,親自去體驗這些知識的威力。下午,我們會分享期刊選擇該注意哪些事情,尤其是針對不同專業生涯階段的夥伴們,給予不同的建議。

 

最後一堂課,則是一些社會真實面的細節,告訴各位,老師們可能在想什麼,以及你該先準備好什麼。會特別設計這堂課,就是因為常有同學明明找了不錯的老師,但最後卻無疾而終,甚至鬧得不歡而散,在需要論文產出的期限前仍無法發表。究竟出了什麼事,以及如何防止這樣的悲劇發生,都是我們想跟你分享的。

 

全天的課程,就是圍繞著「學術新進者想知道和必須知道的事情」這樣的核心去設計,課程全部白話解說,不怕你不懂,有問題都能問,老師不會電人。不管是醫學生或主治醫師,是藥師、治療師或護理師,都很適合。如果你是資深的論文指導老師,也會希望來找自己的學生,擁有這些基礎實力。

 

這 10 年以來,我們實際協助很多新進者學術起飛,有非常多傑出的校友因此起步,其中有不少同學成功升等教授,副教授更是比比皆是,如果你想要適合新手、快速有效的學習,協助你在生涯之路得到更多機會的話,那麼就是這堂課了。歡迎你來。

 

 

立即報名 11/30 台中高鐵班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41130_第六十七梯次課程記錄 | 2024 / 11 / 30(六)台中高鐵班活動內容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