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吳政彥營養師與林裕民醫師團隊,關於 tirzepatide 治療心房顫動併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之臨床效果之研究,獲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刊登!

 

 

01_DRCP_LinYM_07_WuJY_21

 

 

文章介紹

 

吳政彥營養師與林裕民醫師團隊探討一種新的糖尿病藥物 tirzepatide(俗稱「瘦瘦筆」),是否能幫助減輕心房顫動患者的症狀負擔。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整疾病,會讓心臟跳動不規律,增加中風和心衰竭的風險。

 

研究團隊利用 TriNetX 資料庫,回顧分析了 2022 年 1 月到 2025 年 2 月間,同時患有心房顫動和第二型糖尿病的成年患者資料。經過配對分析後,總共納入了 11194 名患者進行研究。

 

研究的主要目標是觀察患者是否需要接受電擊整流、靜脈注射抗心律不整藥物,或是心房顫動燒灼手術等治療。這些都是心房顫動症狀嚴重時才需要的積極治療方式。此外,研究也觀察了心衰竭、缺血性中風,以及整體死亡率等次要指標。

 

結果發現,使用 tirzepatide 的患者相較於沒有使用的患者,需要接受積極治療的風險顯著降低了 35%。不只是主要指標,包括電擊整流、靜脈抗心律不整藥物治療、心房顫動燒灼術、心衰竭、缺血性中風,以及整體死亡率等各項次要指標都有明顯改善。

 

更重要的是,這些正面效果在不同類型的心房顫動患者、合併有冠心病、慢性腎病、心衰竭,或肥胖的患者身上都能看到一致的結果,顯示 tirzepatide 的保護效果相當穩定。

 

Tirzepatide 是一種雙重受體促效劑,能同時作用於 GLP-1 和 GIP 受體,過去已知對新陳代謝和心血管疾病有益處。這項研究首次發現它可能對心房顫動也有保護作用,讓同時患有糖尿病和心房顫動的高風險患者獲得額外的治療益處。

 

研究結論認為,tirzepatide 與心房顫動症狀負擔的顯著減輕有關,為這類高風險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不過,研究團隊也建議需要進一步的前瞻性隨機對照試驗來確認這些發現。

 

 

恭喜吳營養師與林醫師!

 

為什麼一定要學統計才能寫論文?來看看講師的觀點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快訊] 吳政彥營養師與林裕民醫師團隊,關於 tirzepatide 治療心房顫動併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之臨床效果之研究,獲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郭孟璇藥師團隊,關於 TNF-α 抑制劑藥效強度與風濕免疫疾病患者 B 型肝炎病毒重新活化之關聯性研究,獲 Liver International 刊登!

 

 

01_LI_KuoMH_08

 

 

文章介紹

 

郭孟璇藥師團隊想要探討風濕免疫科病人使用 TNF-α 抑制劑時,B 型肝炎病毒重新活化的風險問題。許多風濕病患者需要使用這類免疫抑制藥物來控制病情,但同時也可能面臨 B 肝病毒重新活化的風險。

 

研究背景顯示,帶有 B 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HBsAg+)或核心抗體陽性(HBcAb+)的風濕病患者,在接受 TNF-α 抑制劑治療時,確實存在 B 肝病毒重新活化的危險。雖然臨床指引建議根據藥物強度來評估風險等級,但不同強度的 TNF-α 抑制劑對這個風險的實際影響仍不夠清楚。

 

研究團隊從 2008 年 1 月到 2023 年 6 月期間,追蹤了 711 位開始使用 TNF-α 抑制劑的風濕病患者。這些病人分為三組:39 位 HBsAg+ 且有使用抗病毒藥物預防的患者、72 位 HBsAg+ 但沒有抗病毒預防的患者,以及 600 位 HBsAg- 但 HBcAb+ 且沒有預防性治療的患者。

 

經過總計 2526 人年的追蹤觀察,研究發現 HBsAg+ 且未使用抗病毒預防的患者,B 肝重新活化率最高,達到每 1000 人年 104.1 例。相較之下,HBsAg- 但 HBcAb+ 的患者為每 1000 人年 12.9 例,而 HBsAg+ 且有抗病毒預防的患者則是每 1000 人年 12.6 例。

 

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對於 HBsAg+ 且未使用抗病毒預防的患者來說,使用高效價的 TNF-α 抑制劑會顯著增加 B 肝重新活化的風險,風險比值達到 3.24 倍。其中,adalimumab 相較於 etanercept 有較高的重新活化風險(風險比值 3.23 倍),golimumab 的風險也不低(風險比值 3.27 倍)。

 

然而,對於 HBsAg- 但 HBcAb+ 的患者,TNF-α 抑制劑的強度並不會顯著影響 B 肝重新活化風險。在這群病人中,65 歲以上的年齡反而是唯一重要的危險因子,風險比值為 3.37 倍。

 

研究結論指出,高效價 TNF-α 抑制劑會顯著增加 HBsAg+ 患者的 B 肝重新活化風險,但對於 HBsAg- 且 HBcAb+ 的患者,無論使用哪種抑制劑,重新活化風險都維持在相對較低的水準。這項發現對於臨床醫師在選擇適當的 TNF-α 抑制劑,以及決定是否需要抗病毒預防治療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恭喜郭藥師!

 

喜歡的主題、累積多年的資源,沒辦法登上 Q1 期刊,升等路上相對弱勢,怎麼辦?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快訊] 郭孟璇藥師團隊,關於 TNF-α 抑制劑藥效強度與風濕免疫疾病患者 B 型肝炎病毒重新活化之關聯性研究,獲 Liver International 刊登! 已關閉迴響。

2025 / 8 / 10(日)活動內容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Medical papers writing hands-on workshop

陳一銘醫師 / 吳爵宏醫師 / 蔡依橙醫師

 

2025 年 8 月 10 日(日)9:00a – 4:40p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01-1Banner

 

 

🔍 沒有論文,升等無門?寫了論文,卻遲遲投不出去?

 

從醫學生、住院醫師到主治、考取專科、準備研究所,論文發表早已不是選修,而是實實在在的需求。但很多人做到一半就卡住:資料有了、方向也想好了,卻寫不出來、投不出去、修不回來。

 

這個時代,AI 已經會寫摘要、幫你做英修了,但為什麼你的論文還是寫不順?關鍵是,AI 不會幫你思考,你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價值。

 

🤖 寫論文,不是靠靈感,而是靠架構與策略!在這堂課中,我們從學術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事出發:

 

  • 【文章架構怎麼寫?】
    怎麼找主題?怎麼鋪陳段落?怎麼寫出一篇審閱者願意看、編輯願意收的論文?我們不只教你四段怎麼寫,更用大量範例對照,讓你知道怎麼寫才「有效」。
  • 【統計分析怎麼辦?】
    很多人以為統計是最難的,但其實最怕的是「聽過卻不會用」。課程將用臨床實例,手把手帶你學會最常用的統計技巧,從故事邏輯出發,做出圖、解釋圖,不再「看懂卻做不出」。
  • 【AI 工具能幫什麼?又不能幫什麼?】
    AI 可以幫你寫摘要、潤飾語句,但關鍵段落的思考與轉譯,還是得靠你本身。課程將示範如何善用 AI 強化寫作流程,也教你避免常見「AI 幫倒忙」的誤區。

 

📌 投期刊太難選?選錯延誤升等、畢業、投稿機會!

 

一篇論文寫完只是開始,期刊怎麼選、怎麼投,決定你能不能如期升等或畢業。你是不是有這些疑問:

 

  • 我要升等,該選 Q 幾的期刊才划算?
  • 為什麼投稿三次都直接被拒稿?是選錯方向了嗎?
  • OA 期刊很多,看起來都說會有分數,我該怎麼判斷真假?

 

講師將用自身經驗與大量案例教你:如何根據主題、時程、資源做出最適合的投稿策略,不再踩雷、不再浪費時間,讓你的研究成果在對的地方被看見!

 

🧑‍🤝‍🧑 指導老師超忙?找合作夥伴總卡關?別讓好題目半途而廢!

 

或許,你並不是一個人努力,可能需要找老師,可能是自己擁有一個研究團隊,這時候,指導老師很重要、合作團隊更是關鍵。但你是否也遇過這些窘境:

 

  • 老師超忙,論文每次寄出後都石沉大海?
  • 團隊裡沒有人能幫統計、做圖或校稿,每一步都只能自己慢慢摸索?

 

這堂課不只教你寫論文、跑統計,更會講解常見的學術合作問題與角色分工技巧,幫你有效協調、精準溝通,讓合作更為順暢。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已經協助超過 2000 位來自各科別的學員,包括主治醫師、研究生、護理師、藥師、營養師等,成功完成第一篇、甚至後續的多篇論文發表。論文發表數已突破 6000 篇!

 

  • 📊 手把手統計實作,做出 SCI 級圖表。
  • 📄 寫作實務技巧,寫出審閱者無法拒絕的論文。
  • 📬 投稿策略解析,少走冤枉路。
  • 🧠 結合 AI 工具,提升撰寫效率。
  • 🧭 提供課後諮詢服務,遇到問題不再害怕。

 

無論你是醫學生、醫師、教授,還是非醫療背景的專業人士,如果你想讓自己的研究成果盡快發表,快速通過升等、考試、投稿,這堂課會是你最值得信賴的助力。

 

立即報名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50810_第七十三梯次課程記錄 | 已標籤 , , , , , , , , , , | 2025 / 8 / 10(日)活動內容 已關閉迴響。

2025 / 8 / 10(日)課程記錄

 

 

 

 

 

 

 

 

2025 / 8 / 10(日)活動內容

2025 / 8 / 10(日)課程講者

2025 / 8 / 10(日)報名截止

2025 / 8 / 10(日)課程滿意度 與 手寫回饋

2025 / 8 / 10(日)課程照片記錄

2025 / 8 / 10(日)「統計製圖大賽」得獎作品

 

 

 

 

 

 

 

 

 

 

最新活動

 

 

發表於 20250810_第七十三梯次課程記錄 | 已標籤 , , , , | 2025 / 8 / 10(日)課程記錄 已關閉迴響。

問:整理了一篇論文,高分期刊都退稿,說我的研究新穎性足夠,但個案數太少。該往低分期刊投嗎?會不會沒人看見,沒辦法發揮影響力?

 

 

 

officehour_138 

 

問:校長好,我為了要升主治醫師,整理了一篇 original 投稿,但目前挑戰了約 8 分與 6 分的傳統知名期刊,都被退稿。退稿的理由,都是說我的研究新穎性足夠,但個案數太少,雖然 p 值顯著,但 power 太低。請問我該照退稿建議,再收幾年的個案,讓研究的人數多兩倍,還是該繼續往低分期刊投就好?但登在低分期刊會不會沒人看見,沒辦法發揮影響力?

 

答:(蔡依橙)

 

同學好,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要升主治醫師」這個前提,所以我會建議,以現有的狀況,快點找願意收的期刊刊登就好。OA 也可以考慮。以下說明為什麼這麼建議的理由。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Office Hour, 學員提問 | 已標籤 , , , , , | 問:整理了一篇論文,高分期刊都退稿,說我的研究新穎性足夠,但個案數太少。該往低分期刊投嗎?會不會沒人看見,沒辦法發揮影響力? 已關閉迴響。

[快訊] 黃國揚醫師團隊,以深度學習物件偵測技術進行肺癌早期偵測的研究,獲 Frontiers in Medicine 刊登!

 

 

01_FIM_HuangKY_07

 

 

文章介紹

 

肺癌的早期診斷和精確分類對於病患的治療與存活率非常重要。目前,電腦斷層掃描是偵測肺癌早期的重要工具,因為它比傳統胸部 X 光更能發現早期病灶。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在醫學影像分析領域,展現了許多突破性的應用。

 

黃國揚醫師團隊進行這項研究的目的,是希望利用人工智慧(AI)中的深度學習物件偵測技術,來幫助醫師更早、更準確地診斷肺癌,尤其是透過電腦斷層(CT)影像分析,達到輔助判讀的目的。

 

黃醫師團隊使用的是一個公開的醫學影像資料庫「Lung-PET-CT-Dx」,透過訓練五種不同版本的 YOLO 模型(YOLOv5、v8、v9、v10 和 v11),比較它們在偵測肺癌病灶的能力,評估哪些模型在「定位腫瘤」和「判斷癌症類型」方面表現最好。

 

結論顯示,YOLOv8 在各項指標中表現最優秀,達到:

 

  • 精確率(Precision)90.32%
  • 召回率(Recall)84.91%

 

這代表模型在判斷肺癌是否存在及分類方面都相當準確,可以作為輔助醫師診斷的工具。

 

YOLOv8 的優勢在於其架構更佳、特徵擷取能力更強,且不需使用預設的框架(anchor-free),讓影像判讀更為靈活。

 

總結來說,黃醫師團隊認為,將 AI 深度學習模型應用在肺癌的早期偵測是可行的,未來有望成為臨床診斷上的有力幫手,協助醫師更快速、更準確地判斷病情,提高病患的存活率與生活品質。

 

 

恭喜黃醫師!

 

有同學問到,在臨床上遇到有興趣的題目,如何構築系統性的流程,能夠分階段逐步完成乃至發表?想要讓臨床研究「可行」,並想好每個環節怎麼處理,來看看蔡校長怎麼說

 

 

臨床研究 / 論文寫作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40913_第二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黃國揚醫師團隊,以深度學習物件偵測技術進行肺癌早期偵測的研究,獲 Frontiers in Medicine 刊登!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