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劉嘉仁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劉嘉仁醫師關於「多發性骨髓瘤」診斷後與早期死亡有關的危險因子之研究,獲 Medicine 刊登!
團隊合作解答臨床問題
首先要謝謝所有曾經指導過我的老師、和一起工作的夥伴,本論文的第一作者許醫師也是新思惟之友。
這篇臨床研究文章,以臺北榮總新診斷為多發性骨髓瘤之病患進行回溯性分析,探討這類病患早期死亡的危險因子。未來,我們計劃繼續專注於此領域的相關研究,並結合專業知識以造福更多病患。
對於研究領域的新進者,藉此地分享一些我個人的想法與心得,分述於下。
熟捻研究主題,避免虛工。
一篇好文章除了具備吸引人的賣點,做好文獻回顧更為重要。目的是了解國內外在該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與現況。
文獻回顧是一開始就必須完成的前置作業,避免當你投入更多資源、甚至研究即將完成時,才發現已有學者發表了非常相似的文章。這種冤枉路建議盡量避開。
善用資源與工具,提升效率。
有別於舊時代,必須去圖書館勞心、費時地進行文獻回顧。善用下列工具,可大幅減少花費在文獻搜尋的時間:PubMed、Google、Web of Science。
另外,EndNote 等文獻搜尋和整理的工具,可幫忙減少在寫作格式及排版上的時間,讓我們專注於研究主題的構想、研究設計、與如何寫出一篇好文章。這邊需依照不同期刊的格式要求進行修改。
直接破題
第一句話就要把賣點端出來,一篇文章的主旨通常在第一段。因為 reviewer 大多很忙碌、而且無酬。
在 introduction 中呈現研究主題的近況,還有本篇的研究目的。指出哪些是過去研究中較缺乏的,並適時提出本研究的優勢在哪?相對於其他研究的利基為何?研究結論的實質影響、與臨床價值?並期望對於醫療可以有哪些貢獻?最後,文章要首尾連貫、前後呼應。
被退稿也是一種學習
建議使用流程圖來執行與控制整個研究步驟,論文撰寫時的順序與架構也可用流程圖來增進效率。流程圖即使沒有畫下來,也要存在腦海中。
完成一篇論文,除了寫作技巧、有效掌握資源、匯集專家意見、與團隊合作,最重要的是不怕挫折,被退稿也是一種學習。
建議要記取 reviewers 的建議,彌補自己未考慮周詳之處、以及思考研究的缺陷,讓自己的文章更好、或者讓未來的文章更好。我認為 reviewers 是研究路上,很好的老師!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