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偕醫院 麻醉科 林盈均 醫師
天時、地利、人和。
想當年第一次報名新思惟的課程,就是想要報名《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企圖挑戰沒有任何慧根的統計,希冀可以自己拿數據,就能試試看有沒有值得討論的內容來研究。怎知傻傻分不清與《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的差別,先是學了製圖,中間又被《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吸引,直到今日才有個天時、地利、人和,全備齊的機緣,報名上向隅兩年的課程,讓我再也沒有藉口不處理手上的數據 有動力開始處理手上的數據。(燿編按:林醫師參加過的兩場工作坊心得,在這裡和這裡,並獲得簡報設計大獎。)
期待之情溢於言表
聽到課程大綱時,就知道這是一堂會學到很實用技巧的課,也和想上課的理由完全吻合,期待之情溢於言表。然而,如同老師們所說,因為從前上統計課的經驗,知道統計是自己的死穴之一。就連少數能夠理解原理的統計方式,拿到數據也是腦袋一片空白。
因此,完全是報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理坐在教室內。當然,如同金字招牌新思惟的其他課程一般,完全沒讓人失望,只可惜上課前沒有做更多的準備做更多的嘗試,更怨嘆的是怎麼會到今天才來上課。
感謝新思惟的用心
有別於《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似乎是上課中看到各式範例得到衝擊而快速成長的學習模式,《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對自己而言最大的收穫則來自於實作的兩個小時,不停地發問,讓會卡關的小細節一個個解決,乃至於可以模仿式地做出類似的圖表,建立起十足的信心。
也因為相信自己在一天的轟炸 洗禮後已有所不同(怎麼會有這種想法呀 XD),課後即開始嘗試計算自己的數據,怎知從第一步就又卡關了 Orz(果然一天還是無法讓統計白癡變數學小天才) 記得實作的第一步是檢驗數據是否為常態分佈,自以為 n > 30,想跳過不檢驗的念頭一轉,要做就做到位,就發現晴天霹靂的事實:自己的數據「不是常態分佈」。
這時就不得不感謝新思惟的用心,要求要交作業,只得硬著頭皮對著上課的筆記開始嘗試無母數分析的操作,雖然一個頭兩個大、也不確定對不對,但重複的步驟點呀點的,好像也煞有其事般的做出了幾個圖表,相信看完老師們回饋的錄音檔,肯定可以知道是正確還是誤用。(想到那混亂的作業就由衷地為要看我作業的老師們感到憐惜 XD)
(橙編按:盈均的統計法都用對了,很厲害!另有一些補充,就請直接看回饋影音囉,感謝!)
給未來學員的建議
經過這次的課程,覺得如果有幾個細節,可以先督促自己完成,應該可以有更好的學習效果,或許也能讓未來上課的同學有個參考。
首先,早一點把軟體下載好,就算不知道實作的題目為何,也可以先點點看有什麼功能,甚至可以嘗試算算看,都會是個積極的開始。其次,自己手上的數據,可以先條列想要做什麼樣的表格和圖、要互相比較項目……等的細節,上課的時候才不會因為沒有想法,要從頭開始,時間又不夠,而無法得到第一手的指導與回饋。最後,即使相信自己已經是 level up 了,也要預備足夠的時間做作業,避免看到不完美的圖表,偏執個性發作很難受 XD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