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元景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預防牙科治療後產生菌血症的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刊登!
你的重要不是主編的重要
誠如我在《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另一篇心得裡面提到的,這篇文章從最初構想到出現轉機的過程,是充滿一波多折的曲折之路,直到我們認知到「你的重要不是主編的重要」之後,轉向選擇牙科雜誌才獲得改善。
事實上,在選擇雜誌的過程中,不否認我自己在腦海中做了很多腦補,我的邏輯原先如下思考:「這篇文章對於預防拔牙後的菌血症很重要→感染科高分雜誌要接受我們的稿件。」在這兩個項目中間,我們自行加進很多腦補成份,例如說:「這篇文章對於預防拔牙後菌血症很重要→感染科期刊分數很高→我們文章有討論到菌血症→菌血症是感染科相關問題之一→感染科高分雜誌要接受我們的稿件。」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個推論過程中有許多值得吐槽的邏輯謬誤區,譬如說:我認為「我們文章有討論到菌血症」,而「菌血症是感染科相關問題之一」,所以「感染科高分雜誌要接受我們的稿件」。
然而,在感染科的工作流程裡面,菌血症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問題,因為菌血症是很常發生的一個併發症 (刷個牙就有機會菌血症了),而且就算有菌血症,也未必會造成任何臨床問題,因此對於感染科來說,並不會因為菌血症很常見而花費篇幅討論這個議題。
放下執念,眼界放寬。
以事後諸葛來說,我們回頭看之前選投雜誌的策略是相當失敗,然而,如果把時光推移到當時的場景,我們只希望「越高分越好」,自然會造成不斷被退稿的局面(話說,「只」希望越高分越好,這個看似無所求的期望,反而是最奢侈的想法),而當我們越被退稿,越對自己的文章沒有信心,就陷入不斷往低分雜誌投稿的路走去,到這個地步往往變成事與願違。(我們原本的「願」不就是「能夠越高分越好」嗎?)
因此當我們注意到自己屢敗屢戰時,若能練習讓自己「time-out」一下,重新冷靜思考,目前為止的操作過程中是否犯了什麼錯誤(當然,這邊的錯誤不單純指內容,更有可能是路線的錯誤),一旦找出錯誤並修改之,就有機會獲得不同的結果!
改變路線,迎來轉機。
或許會有人說:「今天你改變路線,選了另外一條路走,有可能因此就讓你的分數降低,這樣不是更事與願違嗎?」
這樣的論點自然是有他的道理,而且很有可能在某些例子裡面是真實的情況;另一方面,改變路線未必就一定會造成更糟的結果。以我們這篇文章為例,最後被感染科雜誌退稿後,只剩下分數不足 5 分的選項,而更改為牙科雜誌之後,反而還有機會回到 5 分的行列之中!
轉換路線,也是一種轉機!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