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嘉義長庚醫院 耳鼻喉科 蔡明劭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蔡明劭醫師團隊,關於睡眠呼吸中止症與阿茲海默症相關基因的研究,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研究的果實逐漸成熟
明劭自從 2015 年 7 月初次接受新思惟課程啟發後,在 2016 年 12 月發表人生第一篇 SCI 原著論文,之後數年內接連發表 NHIRD、CGRD、手術技術創新、Basic research 研究於國際學術期刊。
2019 年又是豐收的一年,我們的跨領域研究團隊在吳清源主任、徐正明主任領導,首席發明人(張耕閤醫師)與共同發明人(楊曜旭醫師、葉瑞銘主任、林育昰主任、蔡明劭醫師)全心投入下,我們研發的「精研草本淨鼻法」通過專利,技術轉移,量產上市,更榮獲「第 16 屆國家新創獎-臨床新創獎」。
(婷編按:蔡明劭醫師至今已參加過逾二十場新思惟大大小小的活動,第一次參加的課程為《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當時寫下課後心得「每一分鐘都是精華的新思惟課程」,歡迎一同回顧。)
新思惟學校授我一身武藝
感謝新思惟!如果明劭在研究起步時,沒有新思惟的幫助,後來這些故事也許根本不會發生啊!因為學術起步最是艱難,有多少人在這第一關久攻不下,就直接放棄了。
身為學術初心者的我,新思惟研究課程給予非常大的幫助。蔡校長和新思惟團隊授我一身武藝,讓明劭從新手村存活,起步成功之後,一步一步達成各項目標與成就!做研究的功夫若能及早學會,就能及早應用,減少耗費數年自我摸索期間的痛苦,提高學術之路的存活率。
起飛之後的下一步
很喜歡蔡校長說的一段話:「學術就像飛機起飛,剛開始最危險,但一旦起飛了之後,規則我們都懂了,就可以解開安全帶,走來走去,喝咖啡。」起步成功後,就像飛機進入平流層,可以起身走動上廁所,享受咖啡和餐點。
這個時期,若您的目標是想維持三年一篇,不被醫院扣薪水,那麼恭喜你,因為起飛過程已讓您具備足夠的論文發表能力,您的目標一定可以達成,而且日子能過得非常輕鬆。明劭則是選擇把學術研究當作職業來經營,持續投入,並朝以下幾個目標努力。
深耕主題,打造系列研究。
明劭的策略是持續深耕一個主題,從一篇、兩篇,到完成一系列的研究。因為系列研究的成果容易被看見,專注與聚焦能讓您更有機會在專精的領域保持領先。
這幾年一路走來,專注與努力已經變成了習慣,精進學術是每天都在做的事情。白天臨床工作有新的想法或遇到難以回答的問題,就會盤點手上的研究工具,思考哪一種工具最適合解決這個問題。晚上的時間則閱讀文獻和撰寫論文,此外,我也挑選了幾本在我的專業領域中最具影響力的期刊,有系統的閱讀。
(婷編按:關於蔡明劭醫師所提的研究策略,在「從 0 篇、1 篇、5 篇、15 篇,到長庚醫學研究獎。」這篇心得中有更詳盡的說明,非常值得一讀。)
參與研究社群,關注最新學術趨勢。
學術的世界很競爭,一樣的主題,先發表的人占絕對優勢,動作太慢的人往往寸步難行。為了讓自己在學術保持領先,我必須隨時掌握最新的研究與趨勢。
明劭在新思惟的課程活動與臉書社群中結識許多傑出的研究同好,培養深厚的友誼,在研究路上互相鼓勵。我也喜歡看蔡校長對學術時事的評論與趨勢分析,總是十分受用。此外,我也在 ResearchGate 追蹤與我研究相關的學者。多與研究者交流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可以激勵自己,激盪想法,樂趣無窮。
更幸運的是科內研究風氣非常棒,從主任,主治醫師,到住院醫師都對學術研究充滿熱情,隨時可以和身邊同事討論研究想法,是非常幸福的事。
尋找志同道合的好隊友
找對的人學習,找對的人指導,找對的人合作,更重要的是把自己也變成「對的人」。自己做事要積極,優先處理團隊的事務,讓人信任。在合作過程當中也不斷提升自己,成為能力卓越,人人都想找您合作的那個「對的人」。
尋找與您能力互補,資源互惠,感覺信賴的人當隊友。我的神隊友,張耕閤醫師,天才洋溢、創意無限,總有好多絕妙的研究想法。神隊友,楊曜旭醫師,精通流行病學與統計,大數據功力深厚又充滿研究熱情。明劭則是貴在能綜觀全局,預想未來,指出一條能避開海盜與風暴的航道,順利取得寶藏。
更幸運的是我敬愛的師長們,都是寬厚仁慈,器度不凡,願意提攜後進的典範級的導師。明劭的研究之路有許多貴人相助,實在福緣深厚。
建立合作,專業分工。
研究起步時往往沒有資源,沒有幫手,自己包山包海,親力親為。但起步成功後,就要與人建立合作,因為專業分工絕對勝過單打獨鬥。
試想一大早進實驗室製備培養的腫瘤細胞,中午進動物中心做動物實驗,下午看門診,門診完又要再開會,晚上還要值班或 on call,半夜說不定還要開個急診刀,緊接著隔天還有一整天的門診要看。
這樣繁忙的臨床工作之下,很難有大量的時間去處理所有瑣碎的事務。因此,建立合作,專業分工,讓自己專注在最擅長的核心專業上,才能發揮自己的能力,有效產出成果。
擔任學術期刊 editor 和 reviewer
在學術成績被看見之後,開始有機會受邀擔任 editor 和 reviewer,這是一種榮耀,也是一種責任。明劭非常榮幸擔任兩本知名期刊 Asian Journal of Surgery 與 The Laryngoscope Taiwan Edition 的 editor,為學術界貢獻一份心力。
當自己的腳色從投稿者轉變為審稿者,藉由換位思考,會更明白 editor 與 reviewer 的想法,對將來寫作投稿一定有幫助。
參與醫學會議結交研究同好
參加醫學會議是吸收新知,結交朋友的好時機。本文的照片是明劭今年受邀在新加坡 SARC (Singapore Sleep, Allergy and Rhinology Conference)醫學會議演講的場景。除了分享自己的研究之外,也聽聽別人做了什麼,友善的提問與互動,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
若有機會主辦醫學會議,更是學習的好機會。明劭很榮幸擔任大會祕書長,協助師長們成功舉辦「2019 中西醫藥合作發展論壇」,現正積極籌備「2020 台灣耳鼻喉頭頸春季年會」與「EACP 2020 東亞音聲醫學年會」。籌備醫學會議的過程,讓我有機會與講者更深入地認識與交流,不只是學術研究的交流,更是學習世界頂尖人才為人處事之道的契機。
對家人和自己的身體好一點
最後一點,是呼籲大家好好照顧身體。因為年輕時比的是誰 paper 多,但年過五十之後,比的是誰健檢報告紅字比較少。健康是最重要的,盡可能的睡眠充足,作息規律,才能走得長遠。
此外,每天要留時間陪伴家人,周末若能一同出遊就更棒了,不要忙到被太太罵,這樣心情才會美麗。這當然會壓縮到一些研究時間,但是絕對值得。生涯的學術成就靠的是長期的累積,只要每天都有投入時間,持之以恆,將來必定有豐碩的成果。
學術起飛之後的發展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功之道,不需要受別人的閒言閒語影響。評估自身條件與周遭環境,做最佳規劃,努力朝理想前進就對了。希望明劭的分享,能對研究同好們有所啟發。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