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研究瓶頸,其實有具體方法。

 

作者:台北慈濟醫院 麻醉部 洪聖凱 醫師

 

 

MEPA_20190525_0679

 

 

過去曾經上過新思惟的課程《新思惟論壇:那些醫學教育沒教的事》以及《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每次上課都可以感受到主辦單位的用心,他們特地將課前問答寄給學員,讓學員可以事先從講師回答中,將自己的頭腦先 tune in,以利課程當天學習吸收得更為深入。

 

 

告訴你,論文寫作的真實情況。

 

課程一開始,蔡校長提到這次的學員有 75% 還沒有發表過論文。的確,我們都是希望有文章發表才來上這個工作坊(應該吧)。

 

課堂中,蔡校長分享了自己過去進行研究的環境,真的不是很理想;因空間狹小,為了讓自己想要參考資料時得以迅速取得,以免心中的想法稍縱即逝,只能置身在垂直堆疊的環境裡頭。這一切更讓我領略到「事在人為」,想想自己所處的環境其實已經不錯了。不過我有點好奇,蔡校長的 100 小時工作計畫,夫人不會有什麼怨言嗎?例如:沒有時間可以相聚之類的。

 

蔡校長在講解課程設計的時候說:「撰寫論文不是靠靈感,不是先齋戒沐浴之後等靈感湧現,而是靠能力,是因為你知道每一段要填進去的內容是什麼,reviewer 想看想問的東西是什麼。既使你的精神狀況較差,你還是知道自己要寫什麼。」這番話,確實翻轉了我對研究的想像和認知。

 

 

產出論文的關鍵要素:時間管理

 

另一件讓我很震撼的事情是,不要想用零碎的時間寫論文,那是沒有用的。

 

零碎的時間可以讓你把工作趕快完成,準時結束每天的工作任務。(是不是只有二線科比較能做到?)下班後的時間就是用來投資自己,利用平日帶狀的黃金時間 the golden five hours,以及假日的大塊時間來撰寫論文。

 

此外,朋友婚禮、電動玩具、網站漫遊的時間是必要的犧牲。關於第一項我有一點點不是那麼認同,但最終可能還是會做出取捨,只參加最重要的朋友婚禮,其他禮到就好。

 

至於電玩娛樂,蔡校長說了一句話,那些偉大的電玩作品,也是遊戲設計師不眠不休、全力所設計出來的,他們也不會有空閒去玩其他的電動。不過,那是別人的作品,你是不是也該為了自身職涯,創造你自己的作品?

 

我一度想說蔡校長可能比較不需要休閒生活,但剛好瀏覽到蔡校長 2005 年的文章,才發現校長是每次都對一件事情徹底投入,改車、夜遊、社團,都是全力以赴。我自己猜想,校長現在的重心可能是從研究轉到設計課程以及親子教養的領域了!

 

(橙編按:哈!你發現了,想完成什麼,就 all-in 一陣子吧!做出連自己都覺得有趣的成績,然後再往下一個想做的領域前進!)

 

這堂課,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概念是:「雖然人類是很無助的,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干擾,但是我們和其他動物不一樣的是,我們可以創造環境。預測和創造環境是 prefrontal cortex 的重要功能,要善加利用。」

 

 

講師一針見血,點出我的困境。

 

一銘醫師的課,一開始就告訴我們,如果問題是外在因素,臨床忙碌、小孩要顧、沒有 data,要靠我們自己去解決。然而,如果是卡在電腦前,遲遲寫不出來,他則有一些建議:用非母語的英文來思考會削減自己的戰力,因此可以先用中文思考,想各個段落要寫的重點是什麼,中英文夾雜也沒關係,先把草稿寫出來,再翻成英文。

 

在課前問答,一銘醫師也提到,很多新手的問題在於回顧很多文獻,但撰寫 manuscript 的速度卻很緩慢,這真的是當頭棒喝,點出了我碰到的問題。

 

參加了幾次新思惟的課程,這是第一次得到課堂上的表揚,覺得很雀躍。這次在工作坊收穫良多,原來藉由 MedCalc 的協助,也可以很快把統計圖表繪製出來。希望自己可以和 MEPA 工作坊的校友一樣,有好的論文成績!

 

 

20190525 MEPA 相片

 

 

(鈺編按:洪醫師以優質的圖表,在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得到評審的青睞,最終成為「統計製圖大賽」的得獎者,恭喜洪聖凱醫師!)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90525第二十六梯次課程紀錄 並標籤為 , , ,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