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有發表能力的醫師科學家

 

作者:骨科 吳行正 醫師

 

 

MEPA_20191201_0523

 

 

學習如何有效安排時間與資源

 

現在醫師人數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如何在知識及技術成熟之後,從眾人之中脫穎而出呢?具備研究能力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但是如何在忙碌的臨床生活及家庭生活間,找出時間來開始學術研究生活,尤其學術起飛是需要全速前進的,而且在刊出前都不算起飛完成!在新思惟,可以學習到時間與資源如何有效且成功的安排,讓我們在有限的時間與資源中兼顧多方面的生活。

 

每次遇到有趣的臨床問題找不到答案時,總希望從別人的研究中尋求解答,但常常會遇到一些情形是相關研究的實驗設計,與遇到的臨床問題不盡相同,抑或是根本找不到相關研究可以參考,因而有自己設計實驗去作研究的動機,但卻不知道如何找到資源、如何收集資料、如何分析結果、如何下筆書寫等眾多問題。

 

從這個課程中,可以讓我從一片汪洋中找到方向,節省許多時間和精力,能夠盡快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行。

 

 

有些 reviewer 不方便細說的缺點

 

從這個課程中,我們可以從新手上路的論文每段怎麼寫,到進階的讓自己研究品牌更立體的方式,都可以鉅細靡遺地都學到。論文每個段落應該要寫的內容以及該注意的重點,在課程一開始就清楚的點出,千萬不要陳腔濫調,要踏實的講研究。

 

要如何讓自己的文章擺脫一身的菜鳥味,一下子就可以在昏暗的燈光下,和無聊的會議裡勾住審閱者的眼睛,避免讓審閱者的思考從系統一跑到系統二,需要注意很多細節,因為讓審閱者就是不喜歡你的論文原因有很多,在意見回覆時不一定會詳細地每一項都說,所以盡量減少這些事情的發生。遵循視覺原則來完成稿件排版,以及數據圖表,才可以放心投稿。

 

 

統計不再是寫論文的絆腳石

 

另外一方面,數據的統計分析也常常成為醫學背景者,在發表論文時的重要絆腳石。如何選擇適當的統計方法,以及如何避免因為用錯統計方法,而被退稿是需要去了解的。在課程中,互動實作時間讓我學習到,怎麼有效率的利用統計軟體得到分析結果,經過各項細節的調整,例如字體、行高、縮排等,做出統計圖表,卡關時則有助教或講師一一清楚地說明。為的就是要使這些圖表讓審閱者一目瞭然,論文被接受的機會才會大大地增加。

 

 

讓寫論文變得井然有序有效率

 

最後,如何擬定投稿期刊的選擇策略,也是論文發表的重要課題,究竟是要選擇 open access 期刊還是專科期刊?如何選擇 open access 期刊?以及選擇專科期刊要做什麼功課?這些全部在課程當中有提到,所以上課程必須非常專心,以免一失神就錯過重要的資訊,少了醍醐灌頂,受用無窮的感受。

 

寫論文不是靠靈感,而是像蓋房子一樣,有一定的架構,只要了解架構,寫起論文來自然就會井然有序。慢慢地一篇一篇論文累積起來,就能對架構非常熟悉了。

 

醫師科學家是未來的趨勢,要趁早全力起飛!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91201第二十八梯次課程記錄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