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吳明恭與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降低大腸癌術前術後輸血量方法比較之統合分析,獲 Current Oncology 刊登!
先找出你的核心價值
坦白說,當初決定開始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心裡非常擔心一個問題:「這種想當然耳的題目,會不會變成做白工?」
因為對於外科醫師來說,為了避免術前 / 術中輸血的機會,事先做一些預防性處置是一件再理所當然不過的事情,就好像我們「為了避免中午沒時間吃東西,會太餓,早餐多吃一點」一樣正常(話說,好像很多醫界人士也是這樣中午忙到沒時間吃東西)。
也因為如此,我們上新思惟《統合分析工作坊》課程時,常常提到「找出你這個研究存在的價值」,在這方面的主題卻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大家都想當然耳的事情,很容易被主編以「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我為什麼要浪費篇幅刊登你這篇文章」為由而退稿,所以找出一個極關鍵且清楚的理由,來說明這篇文章的重要性,是當前刻不容緩的事情!
因此,透過反覆分析手邊現有的資料,以及研究過去專家的回顧性文獻(review article),我注意到一件事情:過去的各種研究資料的確建議了很多種處理方式,但這些資料都是一般傳統臨床研究,而且這些處理方式之間的優劣並未有定論。
作為臨床醫師,我深深知道臨床醫師最喜歡搜尋的關鍵字就是「最好、最有效、最安全」(坦白說,這也是病人最喜歡詢問 / 搜尋的關鍵字組合),因此,針對這些現行的處理方式,進行互相比較與證據力的整理,就是這個研究的核心價值!
找出你的附帶價值,加強文章說服力。
就像凱閔在新思惟《統合分析工作坊》課程中常常提到的「滷肉飯」理論,今天你只有拿出主餐,缺乏其他小菜作為配套,這碗飯雖然吃得飽,但是吃起來挺索然無味的。
空有一個核心價值是不足以說服主編接受這篇文章,我們還需要一些其他陪襯,因此附帶價值(也就是所謂的 secondary outcome)就應運而生了。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第一個想到的 secondary outcome 輸血的指標數值:血紅素(hemoglobin),這也是所有的外科醫師第一個想到的重要指標。
做一個附帶價值不夠,你有沒有做第二個?
可惜,這個 secondary outcome 的統計結果竟然是「統計上不顯著」!這下糟糕了,我們端出來的小菜竟然搭不上主餐(打個比方,吃牛排的時候,搭配油條作為小菜)!
不過,別擔心,業界常常流傳一句話:「一個 secondary outcome 不顯著,你有沒有考慮做第二個 secondary outcome,第三個 secondary outcome?」
是的,就是因為第一個 secondary outcome 不顯著,所以我們就直接發狠,一次再做兩個 secondary outcome!結果第二個 secondary outcome(鐵蛋白 ferritin)也是不顯著,直到我們第三個 secondary outcome(輸血量 amount of blood transfused)才終於達到顯著發現!
平凡中彰顯價值
也只有在這種買一送一的情況之下,才能讓我們這篇看似「理所當然」的研究主題,順利獲得主編青睞,然後發表!
透過這篇文章,我們也學習到一個經驗:再怎麼平淡無奇且理所當然的題目,一定還有值得發表的題材藏在裡面!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