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當佛系研究者,以修行的態度準備論文。

 

作者: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健檢中心 詹俊彥 醫師

 

 

MEPA_20181215_0554

 

 

工作坊講師們分享的論文寫作方法,讓初學者少走許多歪路,順便打預防針,免疫後續接踵而來的挫折感,帶學員站上巨人的肩膀,看看高處視野如此遼闊,並給予加油打氣、帶著能量下課。

 

很感恩有這樣的課程,指引了一條很棒的道路,相較於實質的收穫,能吸收講者們的心理素質,才是我最需要的精華,也是當初報名的動機。

 

 

工作與生活,不是平衡而是融入。

 

無形的事常看不見,卻往往是最重要的。與其說上了一天工作坊,不如說體驗了一場心靈課程。

 

為什麼他能有這麼多時間準備論文?為什麼他能事事兼顧?為什麼對細節要求完美?為什麼能有如此大的毅力,還樂此不疲?……

 

每位講者看似在教授方法,卻在言談間隱約透露那份自信、堅持與勇於挑戰各種的可能性,並仔細規劃每一天,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讓我瞬間頓悟:原來我不只觀念錯了,連態度也不夠正確。

 

從來就沒有工作與生活平衡這件事,也不應犧牲其中一方,而是要融入在一起,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心態沒有提升,做任何事情都很難成功。

 

 

縱使課程 C/P 值高,也得克服惰性。

 

資訊爆炸的時代,人性總是喜歡追求快速、捷徑、速成。追求效率固然沒有錯,但要先問問自己,是否有怕麻煩的安逸心態使然。

 

縱使工作坊提供 C/P 值很高的方法,但講師們也用行動告訴我們,這背後是由許許多多的努力、犧牲了許多享樂所達成,他們克服了自己的惰性、追求成長,而這些從來都是沒有捷徑的,背後的故事才是我們應該上課的理由。

 

兩個實力相當的選手,有相當的資源、方法、時間,但只有心理素質正確且穩定的人,最後才能脫穎而出!

 

課堂裡輕描淡寫的比喻,往往是許多成功者的縮影。武術打得好,不只要練正確的套路,更要以心運意,以意運拳,課程內容的確不打高空、只教方法,但是一個高手講者的氣場,早已感染了每一位學員。

 

 

捫心自問,為什麼非要寫論文?

 

發表論文並不會為自己增加多少功德與善業,也不會是人生必要選項,相信很多初學者如我一樣,常常問自己「為什麼非要寫論文?」這件事。

 

人生有許多選擇,很多醫師在不同領域發光發熱,更有許多名人都不是靠這條路站上高峰。發表的論文多,的確會帶來部分名與利,但那些都不是站上講台的講師們所追求的人生價值。

 

愛因斯坦曾說:「能培養獨創性和喚起對知識愉悅的,是教師的最高本領。」課程喚起的不只是那份塵封已久的愉悅求知欲,還有我們挑戰惰性的人性積極面。

 

醫師的光環容易讓人迷失與高傲,寫論文的過程讓我學到很多,從克服每一個障礙、利用每一個資源開始,歸零學習,原來我也可以坦然與積極的面對人生許多課題。

 

我們不應當一個佛系的研究者,而應以修行的態度來準備論文。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81215第二十四梯次課程紀錄 並標籤為 , , , , , ,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