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軍總醫院 大腸直腸外科 胡哲銘 醫師
蔡依橙校長的新思惟課程,一直在我臉書追蹤名單。許多周遭的同學及學長,早早已經參加過相關課程,也都一致給予肯定與好評。在台灣,醫界工作者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台灣最頂尖的一群人,而蔡校長設計一系列的新思惟課程,居然可以這麼多年深獲許多醫界夥伴一致讚賞,內心深深覺得這一系列課程一定有過人之處。
外科醫師幹嘛要學寫作?
身為一個外科醫師,似乎都被普遍認為好好做好臨床,好好把刀開好才是本業。對於研究、寫作,似乎被普遍是兼差、不務正業。
因此當住院醫師前幾年,只在乎精進開刀技術,對於寫作,從來不認為自己會去做這種不務正業的事,每次經過院內表揚優秀論文的公佈欄時,也從未停下腳步。甚至認為自己將來可能準備離開醫學中心,這些論文,最後只會成為一堆很廢的 A4 紙。唉!只能說自己當初好傻、好天真。
別人都留下研究成績,而我只有……
直到住院醫師第四年,看到同學紛紛在 PubMed 刻下自己的名字,甚至有人準備要資審院內講師,才開始意識到這些年除了自以為的開刀技術(真的是自以為,誰知道你很會啊),好像都沒有留下什麼!才開始著手考慮著手進行寫作,但在沒有人系統性教學下,從思索主題、找參考資料,已經精力耗盡,準備要放棄了(深深覺得自己應該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寫作廢材)
(橙編按:你的觀察很正確,關鍵就是「臨床能力真的很難客觀衡量」,嘴巴人人有,真的會開刀,跟嘴巴講得很會開,實務上沒辦法區分,所以學術發表,包括個案報告、教學文章、原創研究,文字間所展現的才華,就成為世界對我們論斤秤兩的參考標準。)
論文被接受,卻一點喜悅也沒有?
就在自己起心動念開始寫論文時,上帝似乎也起心動念開始準備測試我的能耐,我們家最愛的寶貝誕生了。
對於一個幸福的新手爸爸,每天到醫院上班的那刻,已經在倒數下班的時間。一到下班時間,一刻都無法多留,只想趕緊回家。因此,寫作這件事,我只能利用上班或值班時間,只記得有一年半,幾乎每次值班都是整晚沒睡,一有空檔就是搜尋文獻、收集個案資料、研究設計。
接下來,更是去掉我半條命,從統計分析、文章撰寫、投稿、石沈大海、退稿、再投稿、再被退稿(投稿、石沈大海、退稿 N 次)。就這樣,自己的心情被挫折、幸福交錯編織,搞得都快精神分裂了。最後搞了一年半後,終於被 SCI 一分多的雜誌接受了。
但是……,自己永遠記得,當我看到 acceptance letter,是一個晚上 11 點多的夜晚,心裡完全沒有喜悅,在內心罵了無數聲 X 的……,然後就悠悠的上床睡覺去。
選擇參加《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不為什麼,只為了多一些時間陪陪小孩。
實在很後悔?後悔太晚參加!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中,蔡校長、陳一銘醫師、吳爵宏醫師居然只利用一天的時間,將研究的各個環節,從頭到尾整理說明的非常清楚,同時並不限於理論分析,而是加入大量的自我經驗與心得分享。
尤其對我來說,統計分析是我的死穴(只怪自己大學統計課太混)。陳一銘醫師的統計教學,及校長設計的互動實作時間,對我真是有莫大幫助,實際使用後才發現 MedCalc 真的是一個非常簡單方便的軟體(適合我這種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
謝謝陳醫師也利用課堂時間傳授他自己使用 MedCalc 的經驗,也謝謝在互動實作時間助教群的幫忙(驚見大學時代眾人景仰的醫學系學會會長蕭逸函學長),在練習時總是能得到滿意的答案。
如果一開始自己可以掌握這些訣竅,對於我們這些初心研究的人來說,不但可以節省非常多的時間與力氣,也可以增加我們對於研究的信心與動力,更重要的是堅定自己研究的熱情。
如果自己可以早點來參加這個課程,也許就能好好享受自己人生第一篇論文被接受的喜悅!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