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紹
中心導管導致的血流感染 (CLABSIs; 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是加護病房重要的感染議題,使用「組合式感染管制措施 (bundle care)」已被證明可以減少 CLABSIs。(請參考 2006 年的 NEJM 文章:An Intervention to Decrease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the ICU)
目前文獻中的類似文章不少,但是來自亞洲國家的研究不多。除此之外,在這些重症患者身上應用了 bundle care 後,發生 CLABSIs 的相關流行病學資料以及後續結果,仍須進一步分析。
因此,林醫師團隊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探討在重症患者照護上,使用 bundle care 後,其 CLABSIs 的發生率與微生物種類,以及究竟哪些因子,與患者死亡相關。
結果發現,CLABSIs 的發生率為 3.93 / 1000 central-catheter days,常見的致病微生物前三名分別是革蘭氏陰性菌 (39.2%)、革蘭氏陽性菌 (33.2%)、念珠菌 (27.6%)。半數感染時間為中央導管置入後 8 天。發生 CLABSIs 後,和死亡有顯著相關的兩個獨立影響因子,分別為「CLABSIs 案例中菌血症嚴重程度較高的機構」、「發生 CLABSIs 以後到導管移除的時間較長者」。
期刊介紹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微免與感染雜誌)合併自「中華民國微生物及免疫學雜誌」與「中華民國感染症醫學會雜誌」,2014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2.349,比起 2010 年的 1.116,上升甚多。
此期刊目前為雙月刊,是下列學會之官方期刊:台灣微生物醫學會、中華民國免疫學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以及台灣寄生蟲學會。研究領域包含傳染性疾病、免疫、感染、與微生物學。
再次恭喜林醫師!
林冠吟醫師與新思惟
- 林冠吟醫師所參加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第四梯次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