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有來參加這一堂課

 

作者:台北榮總 家庭醫學部 林安民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林安民醫師 Original article,獲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刊登!

 

 

01_innovarad_20150207-479

 

 

我對於文章意義和期刊選擇的初衷

 

我寫論文,是因為醫院升等的需要,也是為了將來念研究所與相關領域的練習。從今年三月底開始,我著手進行「科部內一篇未完成作品」的持續寫作。

 

描述性統計就是看圖說故事,重不重要?很重要,但放眼望去,此類文章多半在國內中文期刊、或臨床人士較少接觸的刊物上,甚為可惜。所以,刊登在「Target Audience」容易搜尋到的期刊,讓忙碌的臨床醫療人員能接觸到這類訊息、參與討論,就是我一開始就決定好的事情。

 

 

將課程所學,應用到實際的論文寫作中。

 

雖然我是主作者,但資料分析這一次參與不深,主要是寫手與整理者的身份。《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的內容,這些月來都會扎扎實實的憶起與反思。寫論文是寫給別人看的,文章架構是語意的起承轉合,顧及新思維、中肯、流暢與科學邏輯。呈現要有證據,讓 reviewer 越來越想看下去你想傳達的意義。

 

陳一銘老師在課堂上說過,Discussion 不是開讀書會,不是把大家講過的再寫一次。要從自我發現中找到共鳴與相異點,讓後來學者從中繼續挖掘與討論。將討論延續下去,我想這是 Discussion 的重點原則。

 

蔡校長在美編的課程段落提到很重要的視覺原則,Reviewer 先看圖表,要讓他在這些圖表就知道你想說什麼東西!工作坊中的互動實作,使得圖表這一塊是我準備論文中,最得心應手的部分。(橙編按:真的是很漂亮的圖,令人愛不釋手!)

 

 

02_physician

 

 

我得到的不只是論文寫作知識

 

面對論文寫作的心理狀態、與提升境界,也絕對是課後的大收穫。現在看文章,除了 conclusion,還會注意 abstract 與 introduction 的鋪陳與句法;看期刊,除了 SCI 分數,還會再去看該期刊的偏好與類型。此種無形的價值與自信,對於想真正做學問、可以驕傲的介紹自己的研究,幫助甚大。

 

最後,自己也開始注意非 original article 的文體,校長在講述文體的那堂課, 提到文章寫作是別人認識你的主要方式之一(用國際化的實際個人經歷來說明)。故事背後的意義,讓不喜歡大場面的我,未來面對國際會議和交流時,那原本心中存在的隔閡消失了。

 

看網路上許多新思惟朋友的活躍與評價,就可以知道上完課之後,面對各種刺激都比過去得到更多的觸發。我很高興有來參加這一堂課。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50207_第五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