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楊鎮源醫師團隊,關於髕骨上方與下方施做骨髓內釘治療脛骨下端骨折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刊登!

 

 

01_JOT_YangCY_03

 

 

文章介紹

 

脛骨下端骨折通常呈螺旋狀或粉碎狀,需要經由手術以達到適當的復位和固定,而治療選項包括:外固定、鋼板固定和骨髓內釘固定。其中,鋼板固定雖然可以比骨髓內釘達到更好的軸線控制,但即使使用了微創鋼板骨折固定(MIPO)技術,仍會有相關的軟組織併發症。相較之下,骨髓內釘固定是對軟組織的損傷最低的微創手術。

 

然而,傳統的髕骨下方入路,在置入骨髓內釘的過程中,膝蓋需要處於彎曲位置,這使得骨髓內釘難以控制軸線和正確固定位置。近年來由於技術的進步,在膝蓋半伸直姿勢從髕骨上方置入骨髓內釘的方式已獲得骨科醫師的廣泛接受。

 

目前醫療界對於脛骨下端骨折骨髓內釘手術的最佳做法仍存在爭議,於是楊鎮源醫師團隊透過統合分析,比較髕骨上方(suprapatellar,SP)和髕骨下方(infrapatellar,IP)兩種做法何者成效較佳。他們搜尋了 Cochrane CENTRAL、MEDLINE 和 Embase 數據庫,以系統性回顧四篇研究,共計 586 名接受骨髓內釘治療脛骨下端骨折的患者(SP 組 302 名,IP 組 284 名)。結果發現,術後 12 個月,與 IP 組相比,SP 組在疼痛上幾乎沒有差異,並且具有稍好的膝關節功能以及更好的踝關節功能;此外,SP組軸線不良的機率較低,開放性復位的機率較低和手術時間較短。

 

楊鎮源醫師團隊的研究結果顯示髕骨上入路具有更多優勢,是治療脛骨下端骨折時優先選擇的骨髓內釘技術。這篇文章也為骨科醫師和醫療團隊在處理時,提供決策的支持實證。

 

 

恭喜楊醫師!

 

 

最新活動

 

 

期刊介紹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創刊於 2000 年,2021 年 impact factor 為 4.239,在 Orthopedics 領域排名為 Q1(16/86) 期刊。

 

 

楊鎮源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60903_第十三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