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訂閱
心得總覽
- 2014 / 08 / 03 (日)
- 2014 / 09 / 13 (六)
- 2014 / 10 / 25 (六)
- 2014 / 12 / 20 (六)
- 2015 / 02 / 07 (六)
- 2015 / 05 / 17 (日)
- 2015 / 08 / 23 (日)
- 2015 / 09 / 20 (日)
- 2015 / 11 / 28 (六)
- 2016 / 02 / 28 (日)
- 2016 / 04 / 09 (六)
- 2016 / 07 / 17 (日)
- 2016 / 09 / 03 (日)
- 2016 / 12 / 10 (六)
- 2017 / 02 / 18 (六)
- 2017 / 04 / 15 (六)
- 2017 / 08 / 26 (六)
- 2017 / 11 / 04 (六)
- 2017 / 12 / 24 (日)
- 2018 / 02 / 04 (日)
- 2018 / 05 / 05 (六)
- 2018 / 08 / 25 (六)
- 2018 / 10 / 13 (六)
- 2018 / 12 / 15 (六)
- 2019 / 03 / 24 (日)
- 2019 / 05 / 25 (六)
- 2019 / 09 / 21 (六)
- 2019 / 12 / 01 (日)
- 2020 / 02 / 15 (六)
- 2020 / 05 / 09 (六)
- 2020 / 06 / 13 (六)
- 2020 / 07 / 26 (日)
- 2020 / 10 / 17 (六)
- 2020 / 11 / 08 (日)
- 2020 / 12 / 20 (日)
- 2021 / 01 / 30 (六)
- 2021 / 04 / 18 (日)
- 2021 / 05 / 08 (六)
- 2021 / 06 / 20 (日)
- 2021 / 07 / 10 (六)
- 2021 / 08 / 21 (六)
- 2021 / 09 / 12 (日)
- 2021 / 11 / 27 (六)
- 2022 / 02 / 13 (日)
- 2022 / 03 / 26 (六)
- 2022 / 05 / 15 (日)
- 2022 / 06 / 26 (日)
- 2022 / 08 / 20 (六)
- 2022 / 09 / 25 (日)
- 2022 / 11 / 12 (六)
- 2022 / 12 / 18 (日)
- 2023 / 02 / 11 (六)
- 2023 / 03 / 18 (六)
- 2023 / 05 / 14 (日)
- 2023 / 06 / 10 (六)
- 2023 / 07 / 09 (日)
- 2023 / 08 / 19 (六)
- 2023 / 09 / 17 (日)
- 2023 / 11 / 18 (六)
- 2023 / 12 / 24 (日)
- 2024 / 03 / 02 (六)
- 2024 / 04 / 14 (日)
- 2024 / 05 / 04 (六)
- 2024 / 08 / 17 (六)
- 2024 / 10 / 20 (日)
- 2024 / 11 / 30 (六)
- 2025 / 01 / 11 (六)
- 2025 / 02 / 16 (日)
學員評價
2023 / 1 / 19
問:順利刊登的文章,被國外學者用 letter to the editor 質疑,「沒有類似研究」是錯誤陳述,並附上證據,我該怎麼回覆?
問:校長好,之前 revision 的那篇,順利刊登了。不過刊出後,很快就有國外學者投書 letter to the editor。期刊通知我們,可以寫一篇回覆,跟他們的 letter 一起刊登。
其中有一則 comment 不太好回覆,他說:「作者在文章中提到,no related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date,但其實有。」然後他還附上了三篇,並簡短介紹了一下。
我看了他所附上的三篇,前兩篇的研究只能說類似主題,但還是不太一樣。最新的那篇,主題跟我們一樣,但刊登時,我們的稿件已經在審閱了,我們無從得知,也無法引用。
更糟的是,我自己去 PubMed 搜尋,又找到兩篇跟我們主題一樣的,我在猶豫要不要也一併自己寫出來,但又顯得自打嘴巴,好像我們當初 discussion 的文獻做得比較沒有很完全。
答:(蔡依橙)
以下先寫我建議的回覆內容,然後是為什麼我這麼建議的原因。
他提到的三篇,好解決。兩篇就照你說的,既然不太一樣,就陳述一下你們的不同點。第三篇則把日期列出來,說真的是在你們投稿後才出現,所以當時不知道。
至於你自己找到的兩篇,我建議是直接自己主動提出,因為你不寫,他們之後又再寫 letter 一次,實在很煩。主動寫,我們還可以設定戰場,想辦法強調我們研究的獨特性。
整體策略,就是利用這次的 reply,作為原文的補充,一次把關於相關文獻的整理跟補充都準備好,把這個洞補起來。除了回答這篇,也預防未來又有類似的質疑。
行動上承認,但文字上倒是不用寫出「抱歉,當時的 discussion 有所疏漏。」畢竟科學就是一個持續改進的史觀,能有機會正式用期刊版面回覆,發現問題也主動全面補強,呈現出的就是很負責任的態度。
上課就送 Office H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