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致編者信(Letter to editor),不只是一封簡單的通訊而已。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吸入大麻對開車能力影響之致編者信,獲 JAMA 刊登!

 

 

Meta-analysis_20201107_0559

 

 

字越多的文體,越難寫嗎?

 

很多同學對於撰寫論文這件事情,常常有著一個誤解:「字越多的越難寫。」因此產生一個誤會「原著論文比致編者信(或個案報告)難寫」,以及「致編者信(或個案報告)比較簡單,所以比較適合初學者入門」。

 

坦白說,隨著越來越多篇論文發表之後,我只能說:「字數越多的文體,其實越好寫!」主要原因是你有足夠的字數空間,你就會有餘裕可以把你的核心概念論述完畢,君不見高分期刊對於「摘要(abstract)」的字數限制非常嚴格,而字數越少的摘要又越難寫。

 

為什麼大部分的人都會有「字越多的文體越難寫」的誤會呢?這個現象最主要的原因是來自於「對於陌生文字的心理障礙」,除了我們對於英文寫作不熟悉,還有對於「科學文體」不熟悉,因此才會產生「字越多的文體越難寫」的誤會。

 

 

其實是字越少的,越難寫!

 

在了解「字越多的文體越難寫」這個誤會的來由之後,我們就會了解,在同樣的語言能力與對文體的熟悉程度之下,字數越多,越能隨心所欲寫出自己的想法;相反的,字數越少,我們越沒有餘裕表達想法。

 

換句話說,致編者信(或個案報告)因為字數限制的因素,更加考驗作者對於文字掌握的熟練度,你是否能夠用更精煉的文字,在 300(或 250)字以內將你的重點描述出來,更甚者,有些高分期刊的主編還會希望你能在 300(或 250)字以內,完成起承轉合四大步驟,如果對文字的掌握不夠精煉,就很難在 200-300 字以內,完成起承轉合這四大步驟,自然也就很難順利傳達我們的意思。

 

 

遵循起承轉合原則,精煉文字。

 

很多同學都會問,既然字越少的文體越難寫,那麼我們該怎麼寫呢?其實那些高分期刊的主編早就替我們指點迷津了,就像前面說的:「在 300(或 250)字以內,完成起承轉合四大步驟。」

 

是的,和傳統文章一樣,用起承轉合的概念來撰寫,嘗試用一兩句話約 50-75 字以內,說明這篇致編者信(或個案報告)撰寫的原因(起);接著也是一兩句話約 50-75 字以內,說明我們想闡述的論點(承);再來就用一句話約 50 字的內容,引述他人的論文 reference 來支持(或反駁)我們的論點(轉);最後再用 50-75 字作最後的結尾,也就是對未來的建議(合)。

 

當然,正所謂「說的比唱的好聽」,我們上面講的很簡單,可是實際上做起來就沒那麼簡單了,舉例來說,我們試著寫一段話來做「起」看看:「Dear editor: We read with interest regarding the article by Tseng PT et al(2021), which is published in your prestigious journal [1](光是前面這段客套話就已經 23 字了). We had major concerns about the main issue raised by Tseng that they claimed the “letter to editor” would be so hard to prepare(這句又 24 個字了,而且到現在我們還沒說到為何會寫這篇致編者信唷). I think this statement would scare our classmates and hinder the science progress.」(寫完「起」已經用去 23+24+13=60 字了)所以就可以理解,為何致編者信其實沒有那麼容易。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