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附醫 小兒科 陳映廷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陳映廷醫師團隊,整理新生兒感染性頭顱血腫之個案研究,獲 Journal of Pa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 刊登!
從寫不出文章,到能順利完成內容。
還記得住院醫師時期,曾經被主治醫師指定寫過個案報告,當時覺得受到老師欽點,起頭相當興奮,但最後因為不知道個案的討論價值,以及臨床上不是自己的 primary care 等因素,文章寫起來沒有自信,因而拖稿了一兩年,草稿至今仍在我的雲端硬碟裡,沒有投出。
事隔幾年,這篇是成為主治醫師後的第一年,第一篇從 IRB 申請、收集個案、與家屬取得同意書、撰寫文章與搜尋目標期刊都自己包辦的文章。內容集結了科內前輩以及我自己,在臨床上短時間連續碰到的四個相似個案(包含院內出生及從區域醫院轉入院的病患)。搜尋了背景文獻之後,發現沒有太多處置經驗的發表,而最近一篇較大型的本土文獻也已是十多年前,因此決定將四個個案收集成 case series,以短篇幅、重點式的方式撰稿。
當時正逢專科論文四處碰壁、還沒有去上新思惟、快失去學術路上的最後一點信心之時,努力的說服自己,反正不用花太多時間,就寫寫看吧。結果文章的書寫相當快速(已經不是當年的小菜鳥 R1 了),表格的呈現、影像的處理,都很類似臨床上在病例討論會上做個案分享,抱持著先把文章架構寫出來、細節靠專業英修來解決的策略,幾天時間就初步撰寫完成。
針對目標期刊來撰寫
而 Journal of Pa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 是我一開始就鎖定的目標期刊,因為接受 case report 的期刊不多,其中一個有效率又省時的方式,就是開始著手撰寫前,先選定目標期刊,省去可能因為忘情寫太多字,面臨需要刪減字數,或是內文與期刊格式差別太多等麻煩,另外,也能在一開始就照著期刊規定處理 consent inform。
即便很有效率的投出,但投稿後卻石沈大海超過半年之久(編輯處回覆都說是因為新冠病毒爆發,以至於 reviewer 稿件拖延)。心境上抱持著與世界分享自己的照護心得及簡單的經驗交流,倒也沒有著急的想更換目標期刊,就這麼等著,之後歷經一次的 minor revision,在投稿後八個月收到接受的好消息。
文章完成後,更加理解老師所說的。
整體而言,算是一篇不造成自己太大負擔的小品文,卻可以以嚴謹的文章撰寫模式,向世界做案例的報告。自己走完一輪後,才明白難怪老師們常說的,個案報告是新手學習做研究、寫論文的起手式,除了增加臨床寫作的信心,也可熟悉包含院內 IRB、病人知情同意以及搜尋目標期刊並投稿的過程。我在教學醫院任職偶爾也會碰到很認真、自己送上門來的 來要題材的醫學生,有如此的經歷,加上較為熟知院內行政流程,指導起來也較為得心應手。
新思惟工作坊中的吳爵宏醫師,以及醫院的前輩學長都曾提到,要多元參與以建立自己的學術品牌。即使不是 original study,但如果是自己專業領域中碰到的有趣個案,如此整理起來,像是一盤精緻的小菜端上桌,回想過程也是相當有意思。
論文寫作 / 個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