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紹
腦梗塞之後,如果有明顯的腫脹、腦壓升高,由於預後較差,稱做惡性腦梗塞。惡性腦梗塞被認為與血腦障壁的破壞有關。而在一般 MRI 判讀時所看到,在白質區域的訊號變化,也被認為跟血腦障壁的破壞有關。吳孟霓醫師與其團隊,很好奇具有白質變化的患者,是不是比較容易產生惡性腦梗塞呢?
研究收入了 2009 到 2015 共 92 位患者,發現惡性腦梗塞的患者,其梗塞區域較大,也較為嚴重,而且,也跟嚴重的白質變化有關,即使經過校正後,這個相關性還是存在。
對於一個在臨床上常見到的發現,根據其病生理機轉推測,並嘗試去統計看看,是否有可能的臨床意義差異,是個蠻好的研究開端。
恭喜吳醫師!
期刊介紹
Medicine 創刊於 1922 年,曾是一般內科學(Medicine, General & Internal)分類中的 top 10% 期刊(2014 ranking: 15/154),2014 年的 impact factor(IF)為 5.723。
2015 年 Medicine 撤除 paywall、從傳統期刊轉型為 open access(與 PLOS ONE 原生 open access 不同而引起不少討論)。隨後 2016 年中 JCR 初步公布 Medicine 的 2015 年 IF 為 1.206,從 Q1 摔成 Q3(77/151) 期刊;但隨後 JCR 正式資訊卻顯示為 2.133(Q2 期刊)。
2019 年 IF 為 1.552,在 Medicine, General & Internal 領域為 Q3(89/165) 期刊。
Medicine 在期刊經營界,是有名的案例,也啟發了很多有志於學術期刊產業的新創團隊,在後續風起雲湧的新一代期刊集團,都能看到其影響。
目前的 Medicine,收費平價,且接受的文體頗多,case report 也歡迎,是初學者一個不錯的投稿標的。全文開放影響力大,有 PubMed 也有 impact factor。
吳孟霓醫師與新思惟
- 吳孟霓醫師所參加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第十三梯次
- [快訊] 吳孟霓醫師參與團隊探討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週期性肢體抽動與自律神經活性之相關研究,獲 Sleep and Breathing 刊登!
- [快訊] 吳孟霓醫師與曾秉濤醫師關於 rotigotine 治療睡眠中週期性肢體抽動之統合分析,獲 PLOS ONE 刊登!
- [快訊] 葉威志與吳孟霓醫師團隊,關於可逆性後腦病變症候群,最終造成缺血性腦梗塞之個案報告,獲 Medicine 刊登!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