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恩主公醫院 口腔顎面外科 黃婷愉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黃婷愉醫師團隊,關於顴骨植入物長度的研究,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刊登!
從資料數據的收集整理、搞清楚要用哪一種統計圖表呈現、撰寫出邏輯清晰,具起承轉合的文章,到選定期刊投出後,接著是回覆信件、修改稿件、回應 reviewer 的諸多問題、放棄退件、重新選定期刊、重覆上述信件文書往來等等,都是一層又一層耗時費心的關卡。
期刊想要的高品質論文,原來是這副模樣。
參加新思惟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無非是為了達成醫院的要求。畢竟投稿國際期刊,對於研究經驗等級零的住院醫師而言,根本無處著手。雖然課程僅有一天的時間,但各講師清晰精湛的講解,如同醍醐灌頂般,將能被國際期刊所接受的論文樣貌架構出來。
從訂定引人入勝的標題、文章架構邏輯、乾淨清晰的排版,到如何製作符合雜誌規定的好圖、圖片的規格及細節、以及如何讓人從圖表就能對文章內容有清楚的概念等,無一不是重點。概念聽起來不難,但實際操作其實需要相當的功力。
而針對 reviewer 想法的解析,除了讓人瞭解該如何深入淺出的闡明論文觀點之外,也讓我在面對 reviewer 的問題時,知道該如何解釋自己的論點,而非僅僅同意 reviewer 的意見。誠然「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蔡依橙校長、陳一銘醫師、吳爵宏醫師將自己豐富的實戰經驗,有系統、有效率地輸出為一整天的課程後,該如何應用課程所學,還是要靠自己實際的練習。
學了觀念、有了題材,接下來就是實際完成。
這篇成功發表的論文,是上完課後寫的第一篇,從初稿到定稿就花了三個月。畢竟資料來自於指導老師的臨床病例,能探討的面向雖然很多,但通常是經驗可行,卻沒辦法找到客觀的數據證明。回溯性的病例資料能作為數據,並且彼此對照的條件有限,光是術前術後幾年的比較都會因為病人沒有回來追蹤而失去線索。
經過幾次跟指導老師溝通後、才逐步鎖定論文的主軸。數據蒐集完之後,還是照《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的講義,按圖索驥,一步一步的使用 MedCalc 選定並製作適合的統計圖,幾乎是蝸行牛步的完成稿件。
然而,文字稿與圖稿完成,也只是飛機起飛前的準備作業。選定期刊投出後,等待回信、修改稿件、因應 reviewer 要求再重製圖表等,又是另外的三年時間。這段期間,要感謝台北慈濟醫院口腔顎面外科的指導老師,許博智醫師,在我轉任恩主公醫院主治醫師後,繼續協助我潤稿、跟 reviewer 們進行攻防戰。
站在巨人肩膀上,踏出發表的第一步。
這是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所完成的第一篇國際期刊論文,感謝新思惟團隊無私的提供資源與經驗,也感謝指導老師許博智醫師的力挺。雖然這在學術的路上僅僅只是起飛,離平流層還有段相當的距離,往後還需要繼續努力練習並學習才能持續飛行。
是第一篇,也是基礎,在有了自己的臨床經驗後、有機會跟國外教授學者請益後,發現「實證醫學」並不只是期刊論文而已,它同時也是一種將臨床觀察與經驗化為圖文傳承的載具,藉此逐步解決問題。經過第一篇國際期刊論文的洗禮,期許自己未來能在臨床與研究論文上做到相輔相成,為自己的專業領域貢獻一些微薄的心力。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