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軍總醫院 內科部 腸胃科 呂孟銓 醫師
跟著科內老師寫作,驚覺自己一知半解。
過去曾經花費幾個月的時間,和科內老師學習第一次 original 寫作,從收集資料開始,廣泛地參考很多相關文章、經歷很多關卡。原本天真地認為藉由模仿,就可以揣摩這些文章的寫作方法與結構,但事實上,很多該注意的細節都不知道,因而也不知道該怎麼去修改。
經過這堂課的分享,才重新了解各段該寫什麼、不能犯什麼錯誤,而這些都是經年累月豐富的經驗談,也許對目前的文章修改、日後的研究方向都能給予更明確的目標。
態度,決定你的學術高度。
蔡校長分享自己過去的寫作經驗,他的成功方式其實沒有任何捷徑,只有全心投入、直接面對問題,當你遇過所有問題後,自然不會再被同樣或類似問題所困擾。
歷經起步前非常刻苦克難的過程,就知道這一切絕對不會是偶然,正如校長所說:「如果有心真正要完成什麼,在不懈的努力之下,資源就會自然慢慢出現、集中」、「起飛沒有在分段跑的,要全力衝刺」、「投稿完成不代表任務完成,真正任務完成是在被接收的那一天」。
另外,不要擔心被 reviewer 退稿,應該要調整心態,從 reviewer 意見中學習與進步,不要因為被退稿就失去信心或行動力。而對於研究中遇到的速率決定步驟,校長也建議大家,該投資就投資,拚速度。
別小看圖表編排,竟成稿件去留的關鍵!
在上這堂課之前,會認為格式編排或是圖表是次要的,應該重要性不會這麼高,但是老師們以擔任 reviewer 的經驗與角色,來說明很多退稿的原因其實只在於格式和編排。
儘管雜誌社的 reviewer 講究科學,但只要是人,還是非常仰賴直覺,一旦在印象分數方面被認為研究不嚴謹,而在目前各大雜誌社都有大量投稿的現況之下,可能你的文章就會被快速退稿,或是直接擺在一邊置之不理。
多方面的產出,豐富自身研究履歷。
上了這堂課,還有得到另外一個很新的想法,就是朝向多方面的生產,增加「履歷的立體感」,由一個主題出發,不拘泥於只寫 original 的領域,而是對自己的專精研究領域,發展出多樣性的研究豐富度。另外,就是致力專精於一件事後,將其推廣並把價值發揮到最大化,例如:在醫療領域,可以將技術用在治療、教學,甚至將專精技術本身變成一個研究的素材。
身為一個尚在廣大無涯的醫學領域中學習的內科住院醫師,深知能對病人實際臨床的照顧與應用,才是這些研究背後最重要的意義與動機。如果有真正適合的研究,且具有帶來改變臨床意義的題材時,正確的方法、步驟與態度,相信一定是研究過程中最重要的因子。
感謝這堂課程帶給我這些新的啟示與想法,還讓我了解到,原來做研究是需要這樣的執著與努力。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