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內科部 蔡毓德 醫師
這一次能參加新思惟辦的工作坊,仔細回想起來,還真是多虧了兩個多月前不知哪來的衝動,也許是希望給自己一個機會,雖然第一時間已經額滿,還是很幸運地在社群裡和另一位醫師換得了參加的機會。雖然所費不貲,但上完課後所學到的知識,初次嘗試統計製圖的經驗,以及諸多前輩們在研究投稿上的分享,都讓我覺得物超所值。
一直有感研究論文應該是有一個模板
首先陳一銘醫師對於論文的分解,四大段落和 16 小點,猶如將故事或劇本做了解剖一般,讓人清楚地了解一篇學術文章的架構和脈絡。過去在準備 paper reading 時,一直有感研究論文應該是有一個模板(template),才可以有條理、有邏輯地闡述實驗設計和結果。無奈沒有寫作經驗,無法自行解析出這樣的模板。
聽完這堂課以後,對於文章的骨幹有初步認識,再加上陳醫師針對每個小點都有給出細部的建議,例如:和世界文獻相比,結論類似的,我們還能多提供什麼資訊?結論不同的,要能不用情緒性字眼,客觀分析差異的原因。就好像樹幹慢慢長出枝端的葉和芽,讓文章鋪陳不但有條理,也有了豐富性。
別讓小地方被扣分而被 reject
吳爵宏醫師對於圖表和文體規劃的細緻,讓我了解到原來 reviewer 不是無謂地吹毛求疵,而是要讓 reviewer 可以在舒適(系統一進入到系統二)的情況下審稿。每一個細節都有可以要求改進的地方,魔鬼就藏在這些細節裡,別讓文章因為這些小地方被扣分而被 reject。
另外,吳醫師多元文體、多元發展的演講,以及在軟組織超音波上的研究成果能如此擴展到國際領域上,令人相當地佩服。也許是本身對於超音波也有興趣,以後也希望能像吳醫師一樣,深耕而拓展,做出自己的研究品牌。
面對統計,其實我心裡非常懼怕。
但本次工作坊最大的收穫,是陳一銘醫師的基礎統計和製圖實作的部分。就如同陳醫師提到,對於統計,其實過去我心裡是非常懼怕和排斥,有太多不知名的公式和專有名詞,不知如何使用。
MedCalc 做出圖表的感覺真的非常好
陳醫師整理的表格非常清楚,對於哪些情況下,要用哪些統計方法,有了初步認識。最印象深刻的是用寶可夢當範例解釋 independent t test、和 pairedt test,非常有趣又好懂。
的確,如同學習開車一樣,即使聽了再多理論,沒有人帶著你實際上路,一樣永遠學不會。這部份我覺得教案設計非常用心,能夠自己一步一步用 MedCalc 做出圖表的感覺真的非常好,助教們也都非常熱心地解決我們的疑惑。雖然最後上傳的圖,還是有太多需要修正的地方,但總算是跨出第一步了。
時間管理技巧,讓我有實踐的動力。
最後,以蔡校長對於時間管理的獨到見解收尾,讓一整天的課程有了實踐的動力。學術起飛如同飛機起飛,瞬間超高濃度這個理論讓我最有感觸。老實說,聽到週工時 100 小時,在那麼密集高壓的工作環境下,做出這麼大量的研究成果,給我想法上很大的衝擊和震撼。
但鐵漢也有柔情的一面,工作研究之外,伴侶和家人是不能割捨的一塊,這點最讓人佩服。
雖然還沒能在學術上有所發表,但感謝這一次新思惟所有老師和講者的分享和勉勵,真的是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接下來就是要努力讓自己爬得更高、看得更遠。期待能將所學應用,未來也能在學術研究上發光發熱!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