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匿名
我是一位研究生在畢業前須要發表三篇 SCI 期刊,自己上過或聽過不少學術論文寫作課程或演講,所以今天的課程對我來說,多半的內容比較偏向複習及提醒過去所學到投稿的小技巧,在我第一篇投稿文章被拒稿後,加上有點急著想要快點畢業,所以就想來聽聽考慮以久的論文寫作課程。
上完課,好想把投出的稿件拿回來再改一下!
首先是論文每段怎麼寫的部分,陳醫師精簡的介紹怎麼撰寫 16 小段,有同學詢問到撰寫順序,我蠻同意講師說的可以依個人偏好撰寫,但我覺得確認圖表內容(結果)才是第一步,之後再由作者自由決定,想從頭寫還是先寫結果,因為如果沒有確定結果表格,在前言的鋪陳及討論的連結性上,就會有問題,且萬一連分析方法不同結果出來不同而有所猶豫,前言跟討論的鋪陳也會隨之受到影響。其他部份我覺得都講得蠻不錯的。
圖表製作是我收穫最多的部分,這部份聽完講師分析的製圖細節排版後,真的覺得我應該把我投出去的稿拿回來再改一下啊!同時,也學了一種新的統計軟體使用,並不是每種軟體都有這麼方便美觀的工具可以使用。只是如果要跑更進階一點的統計,我會有點擔心圖片匯入到 Word,那些字體大小不知道會不會跑掉。
(仁編按:MedCalc 的好處就是,當你在統計軟體內完成的調整,包含圖表顏色、字體、字型,甚至是圖片尺寸,最後出圖的樣子,就是你所設定的樣貌。轉存出來的,都是可以直接投稿的圖片。)
完全認同起飛無法分段跑,至少我就是這麼做的!
統計部分教導的也是比較基礎的分析方法,是初學者蠻適合起步的幾招,只是突然想到自己論文本身研究對象就不是常態分佈的情況下,不就樣本數再怎麼多都只能跑無母數了嗎,這樣推論會很有限……
期刊選擇的部分,讓我比較驚訝的是原來八個月才被接受對醫師們來說算久,因為師長們常說一篇從投出到刊登一年算快,且聽過不少跑兩三年文章才找到自己家的例子,所以上完課後忽然覺得有燃起一絲希望了。不過自己文章被定位在幾分的期刊,對我們初學者來說還是沒有太多的經驗。
最後是時間運用的部分我覺得蠻實際的,因為我剛開始念研究所,在臨床工作時一直覺得自己可以用零碎的時間寫 paper,但後來發現從構思到寫出有邏輯頭尾呼應的文章,真的不是利用零碎時間可以解決的,這也是後來我把工作暫停,專心寫論文的原因,大塊時間專注在寫論文上,生產力是真的有提升。所以蔡醫師講到這點時,我完全認同!希望時間規劃的理念在我之後回臨床工作也能善用。
終於有繼續堅持走下去的動力
另外,我很感謝蔡校長提到可以把前五篇文章當作在練習的正念思考,之後找到自己的方向起飛,因為自己至今還沒有很確定自己對於哪個部分有想要深入鑽研,當時選的論文題目也有點半推半就產生(老師的專長),以至於現在產生的文章,可能也不一定是自己喜歡的內容,有時候做研究遇到瓶頸時就會有點小抱怨。但以練習產出的角度而言,我覺得這樣的想法蠻能說服我走下去的。
整體而言,我覺得這堂課非常適合還沒寫過文章的新手們,雖然目前自己還沒發表,但手上已寫完四篇等待共同作者校閱及正在英修中的文章,所以對已經有寫作經驗的人而言,會比較像是複習及提點寫作的技巧。但不得不否認,講者所提的經驗真的是可以讓新手們減少try and error 的機會。也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夠快速找到自己的家。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