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蔡依橙)
被逼著努力,誰都會想逃。
最近看到一些網路上的討論(抱怨?),我能理解生活壓力下的發言,也想補充一下我的看法。
人生有不同的階段,你會有不同的「喜歡的事情」。
自己打從心裡想做,的確是很重要的,沒有動機、被強迫做,升學過程已經經歷太多,出了社會還繼續這樣,真的很辛苦。

答:(蔡依橙)
最近看到一些網路上的討論(抱怨?),我能理解生活壓力下的發言,也想補充一下我的看法。
人生有不同的階段,你會有不同的「喜歡的事情」。
自己打從心裡想做,的確是很重要的,沒有動機、被強迫做,升學過程已經經歷太多,出了社會還繼續這樣,真的很辛苦。
陳一銘醫師 / 吳爵宏醫師 / 蔡依橙醫師
2025 年 12 月 20 日(六)9:00a – 4:40p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年前最後一場,現在學,明年就能發 SCI!」
沒有論文,就卡在原地:升等、考試、畢業,一關都過不了?
無論你現在是醫學生、住院醫師,還是剛升上主治、準備升等、申請研究所或考專科,論文發表對你而言,都早已不是加分選項,而是必備條件。
但我們都知道現實的困難:資料明明都拿到手了、研究方向也確定了,卻總是寫不出來,而投出去了,也一直在退稿輪迴中。即使現在有各種 AI 工具能幫你潤飾英文、產出摘要,但論文依舊難產,為什麼?
因為這件事從頭到尾,都得靠你自己把關內容、釐清邏輯、決定怎麼說服讀者。AI 再厲害,也無法幫你解讀研究設計的本質、更不會知道你想說的是什麼。
學校的統計課也學了不少,但真的要自己操作、畫出圖表時,還是覺得不知道從哪開始;研究資料搜集好、文獻也讀了不少,但要開始寫第一句,就坐在電腦前發呆;明明好不容易收到 revision,花了不少心思修改,卻變成 reject!更別說與老師合作了,總覺得老師就是不想好好指導我。
我們課後常聽到學員說:「原來寫作,是可以有架構和模版可以填空的啊!」,也經常聽到學員課後懊悔的說:「原來之前的稿件一臉就是退稿樣,難怪每次都被秒退!」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設計了《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從最基礎的四段式結構開始,實際示範每個段落怎麼寫,該注意什麼,怎麼安排段落邏輯,怎麼讓人想繼續看下去。
這門課專為學術新手設計,針對你最常遇到的問題,給出清楚流程與實戰範例: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已經協助超過 2000 位來自各科別的學員,包括主治醫師、研究生、護理師、藥師、營養師等,成功完成第一篇、甚至後續的多篇論文發表。論文發表數已突破 6000 篇!
無論你是醫學生、醫師、教授,還是非醫療背景的專業人士,如果你想讓自己的研究成果盡快發表,快速通過升等、考試、投稿,這堂課會是你最值得信賴的助力。
作者:佳里奇美醫院 心臟科 林裕民 醫師

在臨床工作中,我常遇到合併 MASLD 與 T2DM 的患者。這類患者的共通點是代謝異常、肝臟脂肪沉積嚴重,且心血管與腎臟風險都很高。然而,對於這群人如何最佳化治療,現有指引著墨不多。傳統藥物主要著重於血糖控制,對肝臟改善有限。
近年來,SGLT2 抑制劑(SGLT2i)在心臟與腎臟結局上的獨特保護效果受到高度關注,但其對 MASLD 患者是否同樣具備臨床益處,文獻仍有限。這樣的臨床落差成為我們研究的起點。當時我們問自己:SGLT2i 是否能在 MASLD 與 T2DM 共病的族群中,提供額外的臨床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