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周吟怡醫師之 research article,獲 PLOS ONE 刊登!

 

 

01_PLOS ONE_ChouYY

 

 

文章介紹

 

類風濕性關節炎 (RA; rheumatoid arthritis) 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發炎疾病,確定的致病機轉尚不清楚。有理論認為是曾有微生物引發人體的免疫反應後留下抗體,但這些抗體的獨特性卻不足夠,而造成與該種微生物有「分子相似」的關節滑膜部位遭受攻擊(自體免疫疾病)。

 

牙周病 (PO; periodontal disease) 分成比較輕微可回復的牙齦炎 (Gingivitis)、以及比較嚴重不可回復的牙周炎 (PD; periodontitis)。PD 屬於一種慢性發炎疾病,引起 PD 的致病菌包括了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Tannerella forsythia、和 Treponema denticola,其中 P. gingivalis 會產生胜肽精胺酸脫亞胺酶 (PAD; peptidyl-arginine deiminase),此論文中稱之為 PPAD。

 

而連結 RA 與 PD 的關鍵就在 human PAD,human PAD 負責將蛋白質帶正電的精胺酸胜肽 (peptidylarginine; arginine within a peptide) 轉換成不帶電的瓜胺酸胜肽 (peptidylcitrulline)。這種稱為「蛋白質瓜胺酸化 (Citrullination)」的作用,在人體免疫細胞的凋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瓜胺酸化也已經被證實與 RA 有相關性。

 

因此,由 PPAD 產生的瓜胺酸化蛋白質 (citrullinated proteins),誘發的自體免疫反應,即為 RA 與 PD 之關聯性建立了理論基礎。實際上,也已經有論文顯示「RA 族群的 PD 盛行率,比一般人高」、「過去有過 PD,和未來發生 RA 之間,是有相關性的」、「PD 的嚴重度,與 RA 的發生和 RA disease activity 有關」。

 

台灣特有的健保資料庫,對於 PD exposure 和 RA risk 這樣的流行病學議題,正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驗證資料(量大、長期追蹤)。周醫師團隊已經針對此議題發表過 case-control study 論文,此篇論文使用的 cohort study 研究設計在證據等級上比 case-control study 高。

 

作者群們定義,健保資料庫中,從 1999 年到 2010 年沒有 PO 的為 non-PO cohort(作為參考基準);接受常規洗牙 (DS; dental scaling) 但沒接受其他 PD 相關治療的為 DS cohort;在 2000 年有診斷 PD 的屬於 PD cohort。

 

結果發現,相對於做為參考基準的 non-PO cohort,確實 DS cohort 與 PD cohort 的 RA 風險都顯著較高;PD cohort 的 RA 風險則顯著高於 DS cohort。

 

 

期刊介紹

 

PLOS ONE 是近年來最知名的 open access 期刊之一,對傳統的學術期刊營運模式,產生相當大的衝擊,是這幾年學術界的討論焦點之一。2014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3.234,於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s 分類中,為 Q1 期刊。

 

PLOS ONE 創始於 2006 年,可說是網路原生學術期刊,期刊的 MeSH term 為「Medicine、Science」,收錄範圍廣泛,同時對論文發表的 ethics 相當重視(這裡這裡)。

 

更多關於 PLOS ONE 以及更深入的相關討論,請參考蔡校長的兩篇部落格文章:「PLOS ONE:我該不該投這本期刊?」以及「年輕研究者,真有機會做出一片天嗎?」。

 

 

再次恭喜周醫師!

 

 

周吟怡醫師與新思惟

 

  • 周吟怡醫師所參加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第六梯次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50517_第六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並標籤為 , , , , , , , ,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