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吳青陽醫師關於膿胸與主動脈瘤的關係之健保資料庫世代研究,獲 Medicine 刊登!

 

 

01_medicine_wucy08

 

 

文章介紹

 

膿胸 (PE;pleural empyema) 通常是指在肋膜腔內有膿或細菌感染,臨床症狀可能演變為壞死、胸瘻管或敗血症。PE 病患即使在積極治療下,死亡率仍高達 20%。

 

主動脈瘤 (AA;aortic aneurysm),為主動脈發生病理性的不正常擴大,常見的致病機轉為粥狀動脈硬化、主動脈剝離、創傷、感染等;文獻上已確認的危險因子有吸煙、高血壓、年齡、以及高血脂。

 

感染性動脈瘤 (IA;infectious aneurysm) 為 AA 的一種,已有研究證實與 PE 相關。另外,許多 PE 的致病菌,也會分別導致不同類型的 AA (例如:S pneumonia 同是 PE 及 IA 的致病菌)。因此,吳醫師團隊假設,PE 與增加 AA 的風險有關,並且使用健保資料庫來驗證之。

 

研究結果發現,相對於對照組,PE 族群的 AA 之累計發生率 (cumulative incidence),顯著較高。PE 在增加 AA 的發生風險中,可能扮演了某種角色,但兩者間的明確關係與致病機制仍需進一步研究。

 

 

期刊介紹

 

Medicine 是一般內科學 (medicine, general and internal) 分類中的 top 10% 頂尖期刊,創刊於 1922 年。Impact factor 一直維持在 4 到 5 之間,2014 年為 5.723 分,由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所出版,是科學史上很傳奇的高影響力期刊

 

2015 年起,撤除 paywall,改為全面開放,並將營運模式轉成 open access,向投稿的作者收取文章處理費。在學術圈引起了不少討論。與 PLOS ONE 原生 open access 不同,Medicine 是從傳統期刊轉型,過程面臨的辛苦與調整,是完全不一樣的,產生的影響力也截然不同。

 

Medicine 剛轉型一年,蜜月期中,需要 impact factor 的朋友,請趕快上車。2016 年中 JCR 公布 impact factor 時,值得繼續注意。有興趣的朋友,建議前往臉書 [open access journal 討論:PLOS ONE vs Medicine] 討論串,進一步閱讀,加入討論。

 

 

再次恭喜吳醫師!

 

 

吳青陽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41220_第四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