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吳青陽醫師植入式注射座研究文章,獲 Medicine 刊登!

 

 

medicine_wucy_Treatment_Results

 

 

文章介紹

 

如《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5》時,吳青陽醫師演講提到,注射座植入 (intravenous port implantation) 雖然因技術簡單,被很多外科醫師看輕,但他認為真正做得好,長久可用且沒有併發症的,實在不多,而一旦產生併發症,對癌症患者又是很大的精神壓力來源。所以,注射座植入與後續照護,一直是他鑽研的重要領域之一。

 

吳醫師根據文獻、自己的臨床經驗,制訂了一個「標準流程 (standard algorithm)」來評估「最佳進入血管 (best entry vessel)」,並長時間根據這方法來協助患者。本文除了介紹這個流程,也發表其結果,並用 time-control 研究設計,分析「患者的預後是否真的因為使用了我發明的標準流程而變好?」

 

結果發現,從過去的作法,轉換到「標準流程」後,手術相關併發症,從 1.09% 下降到 0.4%;長期併發症,則從 19.97% 下降到 3.55%,都是非常顯著的改善。而且,改使用標準流程後,一整年不再有氣胸、血腫、管路彎折、折斷、組織侵蝕等問題。在腫瘤患者身上,98% 的植入注射座,都保持通暢,並有正常功能。

 

吳醫師大方分享其標準流程,清楚、簡單且有效降低併發症。供全世界醫療人員參考。

 

 

algorithm

點擊圖片,可觀看大圖。

 

 

期刊介紹

 

Medicine 是一般內科學 (medicine, general and internal) 分類中的 top 10% 頂尖期刊,創刊於 1922 年。Impact factor 一直維持在 4 到 5 之間,2014 年為 5.723 分,由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所出版,是科學史上很傳奇的高影響力期刊

 

2015 年起,撤除 paywall,改為全面開放,並將營運模式轉成 open access,向投稿的作者收取文章處理費。在學術圈引起了不少討論。與 PLOS ONE 原生 open access 不同,Medicine 是從傳統期刊轉型,過程面臨的辛苦與調整,是完全不一樣的,產生的影響力也截然不同。

 

建議前往臉書 [open access journal 討論:PLOS ONE vs Medicine] 討論串,進一步閱讀,加入討論。

 

 

再次恭喜吳醫師!

 

 

吳青陽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41220_第四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