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有架構,越寫越順手。

 

作者:義大醫院 神經科 謝孟倉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謝孟倉醫師關於癲癇以失算症為表現之臨床經驗分享,獲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刊登!

 

 

MEPA_20160228_0276

 

 

上完新思惟的課已經有一年的時間,總算有一篇小小的 case report 登在 SCI期刊,和眾多強者比起來,實在是沒什麼成果,簡直是壞了新思惟招牌。

 

 

課中學到的技巧能應用在許多地方

 

自從在新思惟開了眼界,這一年的時間也不是沒有進展。今年沒有發表什麼論文,研究計畫倒是寫了幾個,其實寫計畫、寫 IRB、寫動物實驗申請書和新思惟教我寫論文的技巧都是一樣的。

 

我看到前年的計畫書簡直慘不忍睹,難怪直接被退件。上完課後開始整理之前放了很久的 case 們,一個一個慢慢地完成,也開始有系統的規劃寫作和研究方向,也很幸運順利地找到合作對象,未來幾個研究構想和計畫書短短幾個月就完成申請了,我想下次應該不用再隔那麼久才可以寫心得。

 

 

只要資料夠,上過新思惟就能寫出來!

 

癲癇在神經科和非神經科醫師眼中,最大的差別是神經科醫師很重視發作時的現象,又叫做 semiology,有的癲癇專家認為沒有目擊者、沒有詳細的semiology,就不能診斷癲癇。這次發表的 case report 描述在癲癇期間異常的認知功能障礙,僅有計算能力有問題,其他認知功能全部正常。

 

過去在文獻沒有相關的討論,且癲癇波發生的位置又是在非傳統控制計算能力的額葉。這篇文章從診斷病人到寫出來總共花了三年,寫出來後實在沒有臉拿給老師看。幸好當初的腦波檔案和病例留得夠詳細,神經理學檢查也記錄的夠仔細,這應證了只要資料完整,上了新思惟,就有機會把它寫出來。

 

 

越寫越習慣,不再半途而廢。

 

這次發表自己覺得比較可惜的地方,本來想再投更高分的期刊,可惜當初沒有仔細的錄影和及時做到 SPECT,還是有些資料不夠完整,無法回應 reviewer的問題。欠了三年終於可以完成的最大關鍵,應該是終於知道要怎麼開頭、終於知道要寫什麼、終於不會寫到一半卡著就放棄。

 

回頭看這篇文章,再看看其他計畫書,還有手上待完成的文章,這一年來有慢慢越寫越習慣,至少比一開始寫個 case report 要花三年快多了,起步雖然慢一點,還是成功跨過 0 到 1,接下來還是要多努力,以後看能不能寫個發表論文越來越習慣的炫耀 心得文。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共享榮耀,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並標籤為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