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精神醫學部 陳逸婷 醫師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常是老師對初學者的話。意指,好好努力總有收穫。但是,入門的方向呢?
功力相差如雲泥
實際操作時,往往連提筆寫出研究計畫都不知如何下手。尤其老師們都肩負多項工作,能讓我們加入研究已屬不易。
當詢問老師研究題目是什麼時?老師很開明的說:「找你有興趣的」!
這樣的情況下,都得大海撈針般的在 PubMed 或 Web of Science 等自行搜尋與研讀海量資料。但報告研究進度時,又常被建議得如入五里霧中,依舊摸不著方向,當時常覺得陷入黑暗的無底洞中。
如果時光能倒流,如果當時有高人舉辦這樣系統性、博覽式的教學工作坊,雖然還是得投注許多心血,或許我們的冤枉路能少走一些!
經過一天緊湊的上課行程,彷彿印證與回顧自己曾經走過的(冤枉)路,並且得到許多寶貴的收穫!就像是上課時提及的,傳統教育常常忽略「市場端」與「個人端」。
個人端方面
這裡是指我們的基本裝備,這在研究所得花 2-3 學期的課講完,但,這裡卻能在短時間內把精華都一語道破。講師提綱挈領的告訴我們踏入研究領域的重要心態及實作的技巧(以前常忽略),在短短一天內把寫作該注意的必備骨幹結構、統計常犯錯誤及排版相關小細節等,都提示出來。
當中介紹的 MedCalc 軟體,使用起來很人性化且跑出來的圖真的優美,重點是它的價格竟比 SAS、SPSS 低廉許多。
製圖的部份介紹了實用的調整解析度方式。在課程中也回答了撰寫論文時常見的疑問,introduction 與 discussion 需要的區隔、重點為何,順帶也提及 iThenticate 這類的檢查軟體,可以有效防止剽竊別人智慧結晶的弊端。
市場端方面
以審稿者的角度切入,使初學者在投稿的策略上了解:為何被退稿?
其中前幾名的原因分別為:缺乏新意、邏輯方法問題、資料分析出錯、英語不佳……。這些原因幫助我們再重新檢視被退稿的原因,針對可以改善的部分加以修正,或者以別種形式(修改投稿類別或以圖像方式呈現),也許可以起死回生。
其中也強調「 美觀的排版」對抓住 reviewers 的心很重要,現在,我已不再像初學時期那般,天真的以為,文章送出去就好,排版不用太在意……
課堂中更指出,若我們能長期觀察幾本期刊喜歡收錄的方向,除了短期可利於投稿成功;日後在該期刊努力耕耘,培養與它的品味相投,甚至很有可能獲得機會撰寫 review articles 的機會,等同延伸自己邁向世界的觸角,也增加自己的品牌在世界中,與其他學者分享與討論的機會。
終於,再也不需要依照 impact factor 由高至低依序投稿,這樣,也就可以省去寶貴的時間。
印象最深刻的是……
那些曠日廢時的研究,真的是我們長久可以負荷的嗎?下午的課程提到發展多元文體,讓我不再只是認定 original article 是最佳文體。
從各個面向去鑽研有興趣的問題,真正做出屬於自己味道的文章,研究這條路,才能走的長久。
吸引我上課的最大原因
偶然看到這個工作坊的開課的開課訊息,對於「在臨床工作的忙碌生涯中,到底該如何一直保持寫作的熱情?」充滿好奇。
「有效率的完成研究任務,又能兼顧家庭。」這確實是我上課的最大初衷!
很高興看到許多同伴願意在 228 連假前來學習,我也偷得浮生半日閒,一睹傳說中福祿猴花燈的風采,希望日後還有更深入的教學課程,謝謝新思惟的啟示!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