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有原創價值,但審閱者不喜歡?問題出在這裡!

 

作者:高醫大 大腸直腸外科 楊麒翰 醫師

 

 

MEPA_20250216_0645

 

 

時隔兩個月,這次參加新思惟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台中高鐵班,也是一樣收穫滿滿,一天的時間一下子就過了,一眨眼已經到了蔡校長在講評頒獎製圖競賽的尾聲。

 

有點可惜這次製圖競賽表格處理的不夠細膩,與獎品擦身而過,但能夠吸收到這一整天精實的課程已值回票價。

 

 

AI 不是萬能,仍舊需要人類監督產出。

 

第一節 AI 輔助論文寫作,透過陳醫師的講解,讓我知道怎麼把 AI 當作輔助寫作的工具,如何正確的使用並且避免 AI hallucination。

 

就像輔助駕駛系統一樣,還是需要人類主動的監督介入,但 AI 能讓我們在寫作的路上減少語言編修的負擔,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內容的闡述與構想上,我想生在這個時代很幸運,能有這種強大的工具幫忙。

 

 

論文有原創價值,但審閱者就是不喜歡?

 

下一堂課吳醫師深刻的講解各種圖表排版上,常見容易犯的錯誤與容易忽視的細節,讓我知道怎麼樣可以減少這類的問題發生。

 

我原本以為要寫出能被接受的論文,應該內容要有豐富的原創性與專業性,對於排版放置圖表這些問題沒有多想。沒想到這堂課透過吳醫師的講解,才驚覺,原來一份文稿在還沒被仔細閱讀內文之前,已經在第一眼的印象上就帶給審閱者很大一部分的印象分數了。

 

未來應用在自己的論文寫作應當多注意這點,以避免自己辛苦寫出的稿件因為這種問題而含淚被退貨,感謝吳醫師的經驗分享。

 

 

短短幾小時內就能熟悉統計軟體的使用

 

接下來的白話講統計跟中午的互動實作,是我最想來上課的一部分。

 

透過老師淺顯易懂的講解,再搭配教學手冊上一步步攻略般的解說,讓我可以在短短幾小時內快速熟悉 MedCalc 的使用,也可以從提供的資料中做出基本的無母數統計分析,當然就像蔡校長所說的打鐵趁熱,回家多多練習幾次,才能對軟體更加熟練。

 

下午的課程相當實際與實用,老師們詳細解釋了期刊界的現況,與新手容易遭遇到的各種問題,也提供了我們解套的方法,與實際建立一個可以達成的目標。

 

如同蔡校長提過的,不求一開始就要投出 160 的速球,但至少要先能夠踏上球場,拿起球來投。對於我們這種論文小白來說,是最有實質幫助的建議,先求開始,再來才能要求進步與完美。

 

 

未來還想參加更多新思惟工作坊

 

這堂課就像之前《統合分析工作坊》一樣,透過蔡校長及其他前輩醫師們的分享與教學,讓我彷彿裝備了一身強大的鎧甲,可以將這些所學融入到自己未來要撰寫的稿件中,並且避免走了很多的彎路。

 

感謝新思惟,給了我論文投稿的相關技能與勇氣可以在這條路上繼續努力,希望未來還能多多參與新思惟的各項工作坊,讓我有機會與不同醫院、不同科別的醫師及專家有更多交流,進而內化成為成長的動力。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250216_第六十九梯次課程記錄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